第六章:待价而沽(1 / 2)

酒至半酣,孙策放下酒盏,笑着对曹洪道:曹将军,此次山东十八路诸侯讨伐董贼,坐中唯有你是亲历者,不知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当时的盛况?

曹洪猛灌了一杯水酒,长叹一声,道:说到此事,就犹如我心中之刺,万分难受。说什么联军讨董、诛灭国贼,只不过一场儿戏罢了。

张楚心中当然明白,此次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只不过是四世三公的袁家下的一步大棋。袁绍往冀州,曹操往陈留,袁术去南阳,由东郡太守桥瑁发出讨董文告,纠集诸侯,联兵讨董。袁绍被推举为盟主,自封为车骑将军。诸侯联军数十万,分三路威逼洛阳。但是除了孙坚和袁绍跟董卓还接了火之外,屯扎在酸枣的十几万盟军楞是光吆喝不干活。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想凭着浩大声势把董卓吓死了事。

孙河奇道:我家将军以一军之力,连败胡轸、吕布,攻入洛阳。而联军数十万,数倍于董贼之军,如果能够同心同德,灭董不过朝夕之间,逡巡不动,却是为何。

张楚沉吟道:联军诚然势大,但是董贼手握西凉边军和并州铁骑,精锐甲于天下,何况,董贼久历沙场,经验丰富。而联军首脑多是文臣出身,于军事一途,只怕是知之甚少。如此看来正面硬拼,虽有胜算,但是只怕也是个两败俱伤之局。

孙策眼中精光闪动,连忙问道:那依先生所见,该当如何应对?

张衍目视曹洪,道:西凉兵虽骁勇,但毕竟分散各处。若使袁绍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侯守成皋、据敖仓。使袁术率南阳之军入武关,震三辅。皆高垒深壁,以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定董贼。

孙策道:张先生所言,高屋建瓴,深得兵法之要。用兵之道,贵精不贵多,联军虽兵多将广,但统御无方。是以必定不敢也不能轻动,不然势必一败涂地。

曹洪一脸无奈的表情道:先生所言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家兄也曾如此计划,但联军置之不理。诸侯皆想保全实力,俱不出兵,只日置酒高会。

看来这时候的曹操在联军之中确实还属于人微言轻之辈。

张楚笑道:当今名将如皇甫嵩、卢植俱被董卓严密控制,而公孙瓒远在幽地,唯有孙使君不远千里,北上勤王。先败胡轸、吕布,再斩华雄,逼的董卓迁都以避,岂不壮哉!

孙策口中不语,心中对这位张先生那是又亲近了几分。长的又好看,说话又好听,岂能不让人喜欢。而且当着儿子的面夸老子,却又不给人一种阿谀奉承的感觉,更是一种艺术。

曹洪最是郁闷,感觉自己被人啪啪打脸,但酸枣联军所作所为又确实乏善可陈,一群猪队友让自己在这混个饭都感觉低人一等。曹洪道:孙将军之神勇,那是有目共睹的。董卓见关东势大,而孙将军又步步紧逼,心中胆怯。竟然放火烧掉洛阳,将周边洗劫一空,威逼百姓一同迁都长安。这一路上,百姓死伤无算,尸横遍野,让人唏嘘。董贼避走之后,孙将军杀入洛阳,家兄就建言联军,大军衔尾追击,可大破董贼。只可惜,诸侯无人响应。家兄义愤填膺,率我等孤军出击,于荥阳遇伏,几乎全军覆没。

曹洪眼中泪花闪烁,又是一大口酒,唏嘘道:荥阳一战,我曹氏宗族死伤枕籍,家兄也差点命丧当场,幸得上天庇佑,留得残躯,日后必向董贼讨此血债!

众人皆默然,联军勾心斗角,难以奏功,只能看着董卓肆虐于关内,荼毒百姓。对于在座的数人而言,却是如心头大石,难以释怀。

孙策虽然与曹洪阵营不同,但是也对曹操之举深感钦佩,举杯道:奋武将军虽然兵败,但是心怀大义,匡扶社稷之功有目共睹。孙策敬他一杯!

曹洪举杯相陪,两人一饮而尽。

张楚轻声道:董卓残暴不仁,倒行逆施,朝中有德之士不满已久,此次迁都长安,根基未稳。而西凉军内部派系林立,并州军也是新近笼络,董卓实际上也是危如累卵。向使董贼内部能够同心协力,董卓焉会急忙迁都长安,避关东联军之锋芒?

孙策高声道:先生言之有理,如同拨开云雾,确实如此,若是董贼能平衡内部派系,合西凉并州之军,东向荡平天下,当非难事。如今反而西迁长安,岂不正如先生所言?如此看来,董贼确实难以长久,太平可期!

张楚摇头道:自黄巾之乱起,朝廷大军皆在京师和边疆,不得已让诸侯自行征兵平叛。及至今日,天下诸侯多有拥兵自重者,如今朝廷糜烂,早已无力镇压天下。董卓一死,诸侯必当蜂起而争天下,到时候只怕情势之坏,更甚于今日。

孙策默然不语。而曹洪则是大声道:董贼祸国殃民,实在是罪大恶极。我恨不得生啖其肉,方消我心头只恨。

张楚看了看孙策,笑道:曹将军,只怕始作俑者还不是这董卓贼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