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说服赵云(1 / 2)

到了东汉后期,整个士人集团急速膨胀,他们疯狂兼并土地、广蓄家奴、把持舆论、甚至还掌握了官吏的任免权。皇权急剧缩小,国家财政收入严重缩水,整个朝堂之上充斥各个世家大族的门生故吏。

张楚道:本来在蹇硕被诛灭后,大将军何进已经掌握了朝廷大权。为了表示对袁氏的安稳,还将袁隗晋升为太傅,与他一同掌管朝政。可惜的是,袁氏对这个酬劳还是不满意,此时他们看到汉室衰弱,已经有取而代之的心思。后来,袁绍力劝何进诛灭宦官,并且建议召外军入京。是从一开始就包藏祸心、居心叵测。袁氏虽然势大,但手握军权的却没有几个,这时候董卓这位袁氏门生就被调动到了京师。而袁氏万万没想到的是,董卓到了京师之后,刚开始还是服服帖帖,可等他吞并了并州军团和大将军何进的部属,实力暴涨之后,就开始亮出了獠牙。袁氏一族心中不甘,便派出袁绍和袁术出关组织诸侯讨伐董卓。没料到董卓竟然将在洛阳的袁氏满门抄斩。这一下袁氏自食苦果,偷鸡不成蚀把米!

赵云听的聚精会神,这时候插口道:想不到袁家世代冠冕,竟然有此居心。可恨的是他们争权夺利,惹来刀兵苦了这天下百姓。

张楚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虽然是黄巾贼子之逆言,但历经黄巾造反、董卓之乱,,不过这汉家天下本已摇摇欲坠。如今诸侯并起,心怀不轨者遍布朝野,朝无能臣,军无猛将,汉之江山,焉能久远?

赵云听的瞠目结舌,冷汗直流。他出身官宦,饱受忠君爱国之思想,如此大逆不道之言,被人在耳旁提及,内心不免惊涛骇浪。

张楚道:当年秦二世昏庸无道,天下反之,高祖以功德而君临天下,汉室绵延四百余载。如今他后世子孙无道,也该是有德者取而代之!

赵云怔在当场,平时拿枪稳定如山的手也开始颤抖。他出身吏门,祖上也是累世官宦,少入山门,习得一身武艺,也是为了报效朝廷。真如张衍所说,如今的汉家天下,已是苟延残喘,天意如此,非人力所能挽回。那么接下来自己该何去何从?是躬耕于乡里,苟全性命于乱世,还是投身于朝廷,逆天而行,挽狂澜于即倒?抑或。。。以民为本心,反而成为一名自己从来想都没想过的反贼?

张楚厉声喝问道:子龙,先贤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你心里,是一家一姓为重,还是天下百姓为重?何况,朝中奸贼当道,你纵有心杀贼,又何来回天之力?难道你还要助纣为虐,帮着他们鱼肉百姓、草菅人命不成?

张楚吐了口气,继续道:黄巾起义被朝廷镇压,民众死伤无算。董卓之乱起,关东以袁绍为盟主的十几路诸侯纷纷起兵,结果是逡巡于关外,裹足不前。董卓迁都长安,火烧洛阳,关中之地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成为了人间地狱。这个天下已经是大失了元气。但是,这仅仅只是乱世的开端的而已。。。张楚闭上眼睛,说到此处,其实他内心也已动容。生于斯养于斯,谁内心深处没有对故土的一番热爱?汉末乱世,十室九空,那是中华历史上多么悲惨的一笔。如今,自己也要亲身参与体会了吗?

他闭眼喃喃自语道:董卓不久将要身死族灭,但是这天下百姓的灾祸,却还远远没有尽头啊。这天下群雄,谁不想将这汉家天下取而代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楚,你又能为这乱世做点什么呢?

听了张楚这席话,赵云如同醍醐灌顶,瞬间心胸开阔了起来。是啊,赵云,你习得屠龙之术,难道不是为了这天下的百姓吗?枉你自诩忠义,却连忠于天下之大义和忠于一姓之小节都分辨不明,岂不可笑。再看着张楚眼角不经意流下的泪水,对于张楚对天下百姓的怜悯与热爱,他也感同身受,不禁又羞又愧。

赵云心下再无杂念,真诚的抱拳一礼,道:赵云徒有一腔孤勇,却不知人间大义。听张兄一言,茅塞顿开。以后赵云跟随张兄一道,只盼能为这天下百姓尽绵薄之力。

张楚擦干泪水,眼中甚是欣慰:子龙深明大义,不枉愚兄在这寒风重守候终日。董卓倒行逆施,残暴不仁,势必不能长久。各地诸侯必将蜂起,到时候战祸连连、生灵涂炭。我辈中人,自当舍生取义,毁家纾难,解救万民。

赵云顿首称是。

张楚一把将赵云双臂抱住,道:子龙,今日你我既然有缘得见,志同道合,不如结拜为兄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文可安邦,你武可定国,你我联手,则如虎添翼。我们一道出山寻访明主,终结乱世,岂不是一段佳话!

赵云也是激动不已,点头答应。

两人就此撮土为香,搭石为炉,摆上烤野鸡,就地结拜。两人之中,张楚痴长两岁,是为大哥,而赵云也就成了二弟。不过,张楚虽然费尽口舌把赵云绑在了战车上,倒也没有想自己单干的意思。

问他为啥不自己单干?许多穿越的不都是从小兵干到大帝的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