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庆宣和(2 / 2)

  巧合的是,同一时间,竟不止王弗一个人在试行这种救济贫苦地区的方式。

  另一个如此做的人是沈括。一年前,他被任命为齐州知州,刚一上任,就整顿了当地的水利工程,修建了不少新水渠,将他与父亲研究出来的新式水车,用赊购的方式,在齐州境内大力推广。去年秋天,齐州的粮食收成提高三成,这还是在水车未能全境推广的条件下达到的。新式水车既能灌水又能磨粮食,甚至还有人想到,可以与纺车结合起来,并且已经开始初步设计,希望在不远的未来,能够做到诸葛亮“木牛流马”的境界,不必使用人工,便能纺织。

  虽然只是一个美好的畅想,但令人欣慰的是,人们已经开始往自动化的方向思考,并且认为,改进工具和技术,也是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农药、肥料在王弗的推波助澜下出了名,人们也开始思考如何提高地力,增加产量,不止是泉州府,许多地方也开始了农业上的大规模探索。也可以理解为,经过《和乐小报》等报纸十多年的宣传和潜移默化,过于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已经慢慢为普罗大众所接受,王弗个人迈出了一大步,终于等到了千万个百姓迈出的一小步,然而,这一小步的力量,却远比她个人的一大步更大。

  仁宗在五月宣布即将制定《大

  宋专利法》的消息,更将民间发明、发现和创作的热情推向了高潮,不论是官场儒林,还是市井百姓,都认为这一律法,将会成为一个跨越时代的里程碑。

  不论如何,这个时代的科学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并且势不可挡。

  六月,王安石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兼侍讲,深受仁宗器重,多次召见入内,探讨如何摆脱大宋目前面临的经济、政治危机,如何进一步发展海外贸易,以及如何应对辽、西夏侵扰的问题。

  王安石以一篇长达五万字的文章回复了仁宗的问题,这篇文章,后来公开,经过有识之士对比发现,引用了许多《和乐小报》上旧有的观点,融合了王安石自己的理解和改进,王安石还屡屡以苏轼与其妻子王氏在凤翔府、泉州府施行的政策作为引入,深刻讨论了其中的政治、经济道理。

  此文一出,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王安石是《和乐小报》的忠实粉丝了,《和乐小报》也很给面子,在下个月的本刊上全文刊登了王安石的文章,并且邀请文章里涉及的各行业专业人士进行点评,对王安石文章的亮点、缺点、谬误,讨论、指出并改正。

  一时间,文学界刮起一股探讨国家兴衰、政策法规的风气,几乎所有文学家、政治家都发文讨论了这一问题。如欧阳修对于文学发展的总结预测,司马光对史学发展的思考建议,韩琦对军政及对外战争的建言,苏洵对于大宋官制的批评……还有许多后起之秀,也都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发了言,如苏辙、范纯仁、沈括、王雱甚至梁文修,都在其中。苏轼远在泉州,慢了一拍,但好在大部分文章都通过《和乐小报》发表,他得以总览全局,于是另辟蹊径,写出了一篇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结合发展的畅想。<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 甜宠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