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2 / 2)

  三天后,新一期的《和乐小报》以极大的篇幅登载了苏轼的文章《祭故人书》,不明真相的读者第一眼看到这标题,还以为《和乐小报》的主人家出了什么事,不然最近又没有什么名人去世,谁会在临近年关的时候登这么一篇丧气的文章?

  等他们完全看过了文章,才发现,这里的“故人”,指的根本就不是人!

  整篇文章大开大合,气势磅礴,从开头十二句骈俪对仗,音律工整的宣言起,将读者引导进作者的视角,跟着作者自秦皇汉武而下,延伸到未来千年,写史的句子精准而直刺要害,写幻想的句子则天马行空,充满了浪漫的诗意。而后话锋一转,将百姓们如今的生活状况写进了文章,展现社会现实的文章不是没有,只是很少有如此全面的,将许多地区和行业的人的困境,娓娓道来。行文至此,很多人都为作者的文笔喝彩,但觉得这篇文章还是立意过高,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感觉。

  全篇的精华却在翻页后的第一段起首,苏轼用一句话转折,随即迅速转入科普频道,将近几年新出的几样东西一一剖析开,引导读者去看这些东西的实际价值,并断言,在各行各业,因此而产生的变革应该远不止于此,原因出在百姓的思维和当政者的思维上,人们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接受新东西的冲击,对新鲜事物往往先抱有偏见。

  文章结尾,呼吁人们把过去固有的思维抛弃掉,大

  胆接受新事物,小心求证其原理,呼吁一个理性和建立在科学数据上的世界。

  这篇文章对所有读者来说,最大的冲击莫过于作者在文中描述的“新世界”,无饥馑、战乱的世界,理性和谐的世界。

  文章中有一个极大的亮点:作者提出,在海边的人们,看到海船从远处驶来,先看到的一定是风帆,越来越近的时候才会看到船身,这就代表了地面并非一马平川,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可能是个球形,在海洋的另一边,或许有别的种族!——在这里,文章底下附有图画示意,而且说,日月都是球形,那么地面是球形的可能性非常大。作者还大胆猜想,海外或许有亩产千斤、不畏旱涝的作物,或许黄金、白银和香料,或许有珍奇的物种,以现实存在的东西同理推断,加上近些年沿海越来越远的探索发现,这种情况非常有可能存在。

  第118章

  一时间, 各界喧哗, 都在讨论此文的可能性。过了几天, 《太平廷报》也转载了这篇文章,上面还加上了仁宗的批注!仁宗之所以如此支持这篇文章, 是因为王弗提前上书, 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而郑为到东京后, 配合着针灸和饮食调理,稍微用了些麻沸散, 仁宗的疼痛有了很大的缓解, 精神好了很多。郑为带去的各种药物,都由内府的人一一测验过了, 药效非常好,仁宗对此十分高兴,重重赏赐了郑为, 对王弗也更多了几分信任。<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 甜宠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