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1 / 2)

  “我已说服父母上门提亲,为何王家无人应门?”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十娘的婚事由我父母做主,我们全家都不愿十娘嫁与你,此事你不必再提,我是念着同窗情谊才听你辩解,我爹爹和大哥可不会听你的话。”王瑜拂开他的手,抱着书往前走。

  苏轼一定要弄明白王家人态度变化的原因,也顾不得许多,就拉住王瑜不让他走,问他:“我苏家与你们王家也算是门当户对,我与十娘从小一起长大,互通书信多年,彼此相知,为何伯父不愿将十娘许配给我?难道是怕我对十娘不好?”

  “城里沸沸扬扬的闹开了,十娘的名声已经被你连累坏了,此时结亲,无异于结仇。爹爹一向疼爱十娘,断不会让她不清不白地嫁人,你再与我多做纠缠也无益。我们王家虽是小门小户,比不得你们苏家,却也不会送上门给你们羞辱。”

  苏轼默然无声。事情到了今天这种地步,都是他太过鲁莽所致,怨不得旁人。从前祖父在的时候,就说起过他虽然才气纵横,但在人情世故上一向不够练达,恐怕日后要吃亏,没想到竟应在了此事上。

  王瑜走远了,苏轼才想起来往日他给王弗写信都是送到赵家书籍铺,王弗也说过赵家书籍铺的所有信件都是直接送到她手上,不会假手旁人。于是他又着急忙慌地跑回去写了信,揣着信走出来,见院中的石榴开得正好,鲜艳欲滴,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就悄悄摘了一朵下来塞进信里,心中又燃起了无限的希望。

  榴花颜色红火,石榴又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惟愿他

  们俩也能共结连理,多子多福。

  苏轼满心欢喜,他从来就是这副风风火火的性子,说起来是有些不计后果的,但他这个人不论做了什么,都会让人觉得理所当然,好似他天生就该这么做。

  苏轼长到十九岁,一路顺风顺水,从未有过大的挫折,就算是这次鲁莽坏了事,方才还被王瑜奚落了一番,他也不甚在意,心里仍然相信会有解决的办法。

  赵家书籍铺里很是安静,像这样的书铺,本就是庙会集会的时候顾客比较多。苏轼径直走进去,店里的大掌柜迎上来,问他要买什么。

  “十娘说过,赵家书籍铺由她管理,不知你们能不能联系到她,就说苏家郎君有事寻她,祈求一见。”苏轼把怀里的信拿出来,那大掌柜经年做生意的,消息灵通得很,青神这么个小地方,自称苏家郎君又与他家十娘子相熟的人,还能有谁?只是他也听说了最近的流言蜚语,对这个身负才名却行事张狂的书生没什么好感。娘子心善,对待底下的人从不打骂,待遇也极丰厚,他们虚长她几岁,都把她当做自家的小女儿看待,这事一出来,最生气的就是他们了。

  但他又谨记王弗的教诲,不敢对客人有丝毫怠慢,只把信件收了,一言不发地送了苏轼出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