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1 / 2)

  主要是太好奇了,她还没见过传说中的苏洵呢。

  但是真见到了苏洵,她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苏洵坐在教室前面讲课,王浮站在廊下,侧耳倾听,才听了一刻钟,便确信这就是历史上那个大名鼎鼎的苏洵了。只是书院里少有年轻女子出没,本来认真听课的少年们渐渐分了心,眼角余光都放在了王浮身上。

  风卷蒲萄带,日照石榴裙,芙蓉如面柳如眉,万千诗篇似乎钟粹于一人之身,阳光下少女的眉眼似乎有些朦胧难辨,说不出具象的美妙来,但就是让人一下子被她攫住了心神。

  苏轼望着廊下的王浮,忽而有些坐立难安,恨不得立刻变出一顶帷帽来戴在她头上,或者把她缩小了收入袖中,日日带在身边。一种难以言喻的酸涩无力,充满了少年的内心,此时,他还不懂这种情感代表的含义。

  对于一个天生敏锐的诗人来说,美好的东西更容易在他们心里柔化放大,成为经典的意象,曹植的《洛神赋》一出,全天下的人都对美女有了具体的想象,对曹植来说,当时的震撼只会是常人的百倍千倍,乃至终生难忘。

  苏洵还没有注意到学生们的骚动,王浮却感觉到了不妥,连忙走开了,于是室内的少年们又是一阵叹息,纷纷在心里推测少女的来历。

  她是山鬼精魅?还是神女仙妃?亦或是,路过此地并不停留的过客?直到后排有个同学小声说“那不是十娘吗?她也回来了啊!”

  苏轼瞪了秦嵘一眼,秦嵘摸着脑袋百思不得其解。

  课后,同学们都围在秦嵘身边问他十娘是谁,秦嵘便开始讲述他们小时候同在王家私塾读书的往事,引得众人惊叹连连。苏轼心中烦闷,出门透气,却看到学舍向后厨那边的松树底下坐着百无聊赖的蓝衣少女,旁边放着一个食盒,嘴角不自觉微微上扬,快步走了过去。

  “十娘,你怎么上山来了?”

  “苏哥哥,你下课了?”王浮一笑,拉着苏轼坐下,把食盒打开,露出里面各式各样的糕点,“爹爹上来拜访屈山长,我也跟着来见识见识。”

  “书院里有什么好看的,不都是些摇头晃脑的酸书生。”苏轼咬了一口陈皮桂花糕,一股微涩的味道冲入喉头,差点把他噎住。

  “苏哥哥,你可真有意思。我是觉得好奇呀,总在书信里听苏哥哥提及令尊,却一直无缘得见,好不容易有机会了,自然要来拜见拜见。今日一见,果然有大家风范,不愧是……”她本想说“唐宋八大家之一”,觉察出了不妥,赶紧改口“不愧是苏哥哥的爹爹。”

  苏轼被她逗笑了,便不再想之前的烦心事,带她去见苏洵。苏洵正在教室旁边的小屋子喝茶休息,看见苏轼带着个少女进来,愣了愣,问道“这是?”

  “拜见苏叔父,奴家是青神王方之女十娘,

  久仰苏叔父大名。”王浮的礼仪是跟着刘夫子学的,标准而优美,苏轼也是第一次见她如此一本正经地行礼,只觉得她行止皆有度,格外令人赏心悦目。

  苏洵对王浮送的那坛酒印象深刻,再加上王浮逢年过节必会送各样节礼到眉山,自然记得她,于是笑着说“和仲曾受教于王兄,本应该我上门拜访,原来王兄已经搬回青神了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