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2 / 2)

  “如今眉山也出了一家印书坊,像是王家的,专营《和乐小报》和蒙童所用的书籍,为娘我也时时拜读,可惜有些东西还是读不懂。你如今也有出息,竟然先你爹爹一步,刊刻了文章。”

  “都是老师和十娘赏识,更何况十娘说,在报上刊载文章,最重要的是语句

  通俗流畅,好教大多数人看得懂,与爹爹所做的文章大有不同,爹爹的文章,非有见识的文人不能读懂。”

  “看你在信中对这位纪夫子颇为推崇,跟着他学习多时,可有收获?”

  “大有裨益!阿娘,纪师所授,世所罕见,却又蕴含大道,尤其算学和格物二科,让孩儿大开眼界!”

  苏轼一谈到自己近日所得,眉飞色舞,恨不得把自己学的所有知识都倒出来给程氏查阅一番,可惜程氏虽聪明,却是听不懂那些深奥的算学知识的。

  “好了,和仲,为娘允你在益州府向纪夫子求学,但除了这些,四书五经你也不能落下,等你爹爹回来了,要查问你的功课,你难道就和他说这些吗?”

  苏轼未来还是要走科举的路子的,程氏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学得多自然有好处,学得精才是本事,全才罕见,偏科的天才却不少。

  程氏怕苏轼学多了收不了心,所以才急匆匆地赶来府城,当面问他。等她考校过苏轼的功课,发现往日总是异想天开的苏轼似乎沉静了不少,对于民生和经济,有了更为精辟的见解,而且他的其他功课也并未落下,反而很有精进。

  “看来,这位纪夫子是一位不世出的高人,竟能面面俱到,处处开导和仲。”程氏这么想着,对纪远的敬佩更上了一层楼,事实上,苏轼能有这样的进步,与文同、王方的教导,还有沈括的引导,都是分不开的。

  天才的灵魂,理当和其他的天才在一处碰撞,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来。

  稍后为你更新

  第75章

  程氏此来府城, 对王家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原以为王家与自己的二哥合作开酒楼, 只是一般的商人, 可没想到,和乐楼越开越大, 在川地已经远近闻名,

  甚至还开到了外地, 常有外地亲戚写信来问,和乐楼何时开到自己的家乡。

  然而,过多的利益纠葛也会使得两个本来关系很好的合作者有龃龉, 正当程氏害怕王家和程家有利益冲突的时候,王家一个转身, 做起了印书的生意,

  在和乐楼,除了分红和选址开新店,基本上从不插手。程深多次赞叹过王家人的进退有度,认为能够与他们合作是自己最大的运气。

  程氏原以为这些只是程深说的场面话,没想到亲眼所见的王家众人,更出乎她的意料。<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 甜宠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