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102(1 / 2)

  纪远没想到王浮还有这样远大的志向,不过像他这样专门研究数学的人已是凤毛麟角,好不容易有个知己,就算是年纪小点,也无所谓的。他心中也盼望着有一天,数术能高登殿堂,昭示世人,数术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两人一直讨论数学问题到了日落西山,来叫他们吃饭的音娘跑了两三次,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劝着纪远去沐浴更衣,把王浮轰去吃饭了。

  王浮就连吃饭都在想着有关数学体系建立的问题,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在世界数学的巅峰之上,明代以后,却几乎毫无作为。中国古代数学偏向于实用和实践,如果贸然引进理论数学的内容,王浮怕他们接受不了,这下有了纪远,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接下来两天,王浮整天都在和纪远讨论数学题,幸好王家藏书多,算学书更多,两人把流传于世的大多数算学书讨论了个遍,纪远身为地地道道的古人,对这些问题有很透彻的见解和研究,王浮把自己的数学笔记拿出来给他看,他竟然很快就领略到了方程、代数、微积分和概率论的逻辑。

  纪远也震惊于王浮的学识之渊博,更何况这些精妙绝伦的理论,完全不可能是一个七岁小儿自己想的,起初他还想问王浮师承何处,但渐渐明白,这世上也不可能有一个人能教得了王浮。他是一个痴人,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算学,此时已经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王浮的异状,他便不在乎了,只当王浮是生而知之,天降之人。

  纪远就这样留在了王家,平时研究算学,闲暇时去书铺学堂教教数术,王浮让他把自己的所有研究成果都用规范的学术语言写出来,于是这个世界的第一篇数学论文就出世了——《论割圆术求圆周率的可行性》,刊登在庆历六年二月十五的《和乐小报》头版头条,作者纪远,出版社为赵家书籍铺,震惊世人。

  这篇文章与以往人们看到的任何一篇算学文章都不一样,并不是举例然后给出答案,而是详细地将数学研究的步骤写了出来,也并不注重结果,而是宣扬一种数学研究的思维模式。在这篇文章里,人们也首次见到了阿拉伯数字、分数、小数、运算符号、定义定理、假设论证等现代数学才有的东西,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无异于天书,但对于有识之士来说,这篇文章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论文后一版附上了详细注解,把所有新鲜名词都解释了一遍,并倡导人们注重数学的学习,注意学术规范性,鼓励所有人前来投稿。

  一时间,整个益州府都在讨论《和乐小报》的这篇文章,虽然大多数人都看不懂,但不妨碍他们对这种高大上的新鲜事物进行讨论。

  苏轼和文同也买了新一期的《和乐小报》,因为苏轼只是在府城暂住,所以并没有去上学,而是由文同在家教他,两人都认为这一期《和乐小报》的文章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将会促成一种新文风的兴起。经过讨论,他们还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就想问问王浮这个作者纪远是何许人。

  苏轼发了拜贴,王浮下午就回了他,请他和文同夫妻到家里吃饭。因为路也不算远,文同就带着妻子李氏一同前去了。到了王家,刚下马车,就看见赵氏和王方在门口等着他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