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1 / 2)

  “稿费”是什么宋人是不知道的,毕竟他们印书还要自己掏钱,不过作为一个文人,能有自己的书籍面世,是很高的荣耀。宋朝的出版业很发达,不管是官方的还是书铺的坊刻本,都十分精致,刊印精美,装潢考究,值得收藏,流传到后代的宋版书籍不多,从“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中就可以看得出宋版书的价值。在北宋时期,除首都汴梁外,还有浙江的杭州、福建的建阳、四川的眉山等地,都是刻书的中心。之前王浮同苏轼讨论过,他说的是眉山书铺很少,那可能是苏轼成名之后,眉山的出版业才发达起来的,毕竟眉山这个城市就是因为三苏而出了名的。

  稍后为你更新

  第51章

  王浮让和乐楼的行菜平时多注意点民间轶闻故事, 搜集起来, 让王方和王瑜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再创作, 甚至引入日常用语,

  故事情节上则讲究一波三折,力求“文似看山不喜平”。另外邀请了几位益州城有名的文人士子撰稿, 不要什么策论, 也不要名著的注解,

  只要像传奇话本那样的故事,或者游记,他们虽然对这个要求感到奇怪, 却也不为难,三天之后, 十几篇优秀文稿就落在了王浮的案头。

  另外,

  她本人撰写了这个世界的第一篇登报广告和第一篇招聘启事。广告是给和乐楼做的,启事则是约稿,登在头版头条,十分醒目。中缝里她添加了一些小广告,都是王家和程家自己的铺子,底下还留了招商信息,

  另外的部分就是他们精心挑选出来的文稿和一些朝廷邸报上无关紧要的消息了。

  这份报纸被命名为《和乐小报》,在当年的十二月初正式面世,第一批投放在和乐楼, 任由上门吃饭的顾客随便带走。

  起初并没有人在意这个新出的事物,但有些人在排队和等菜的时候无聊,

  见楼中有个行菜的小子提着一篮子类似书籍的东西游走,也不叫卖,就起了好奇心,把他叫过来询问,得知这份叫做“报纸”的东西是免费赠送的,怀着不要白不要的心理拿了一份,坐在店里看了起来,这一看不要紧,看入了迷,差点忘了自己本来是来吃饭的。

  时人对文字很有敬畏心,虽说宋代的城市居民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也不是人人识字的,有些人虽不识字,但若捡着只字片语的纸张,也会拿回家收着,出于这样的心理,很多人都拿了《和乐小报》回家,或自己看,或给家中识字的人看。在这份报纸中,有识之士看到的却是另一个东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