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1 / 2)

  这一顿,一直被他们引为笑谈,多年之后,各自成家的少年少女们,看着身边大快朵颐的儿女,还是会想起,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他们在阴凉的竹林里,不约而同地吃撑了的那一幕。

  稍后为你更新

  第37章

  七夕快到了, 和乐楼推出了优惠活动, 夫妻两人用餐一律七折, 与此同时, 在益州府已经站稳脚跟,有了一大群忠实食客的和乐楼分店也推出了这一活动,

  食客们都很好奇, 因为在外就餐的多为男子, 纵使市井百姓不像官僚士绅阶层那般讲究,但特意带着妻子出门吃饭的男子,仍是凤毛麟角。

  但大家一想, 娘子在家操持家务多年,也没怎么上酒楼吃过饭, 既然有优惠,

  和乐楼的饭菜也确实美味,何不就着这个机会带自家娘子出门游玩一番,犒劳一下长年辛苦的娘子?

  于是七夕前后,许多食客都带了自家娘子出门到和乐楼就餐,街上处处可见打扮得花枝招展,羞涩地跟在自家官人身后的妇人。

  七夕这天, 赵氏果然逼着王浮摆瓜果捉蜘蛛,穿针引线乞巧,王浮拿着三娘帮她做的猫咪布偶,

  妄图在赵氏面前蒙混过关。赵氏却冷哼一声,道“别的你都可以混过去, 就这个,不行!”

  赵秀才枕着柔软舒适的老虎头模样的靠枕,身边摆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瓜果,忍不住哼哼几声,替王浮求情。

  赵氏却以为他躺得不舒服了,急忙奔过去给他翻身,按摩肩背。王浮看见赵氏辛苦操持家务,又得照顾大家子的人,熄了和她争辩的心,只是她实在害怕蜘蛛,不过苏轼说了,他会帮忙,所以王浮寻了个由头,就撑着伞出门,慢慢悠悠地踱去了学堂。天气特别热,王浮专找阴凉的地方走,沿路的人家院墙上常常伸出来几枝开得繁盛的木槿,她觉得什么时候可以做一道凉拌木槿吃吃看。

  苏轼他们在王方的带领下,正摇头晃脑地读着书,王浮在窗下听了一会儿,等着他们停下来的间隙偷偷地敲响了窗棂。不一会儿,苏轼就出来了,看见是王浮,便问“怎么,找我捉蜘蛛来了?”

  “对呀,阿娘叫我去捉,我不敢。”

  苏轼抬头看了看天,已经快中午了,所以他让王浮在外面等一会,跟王方说要提前散学,王方也没问他去做什么就放行了,反正苏轼功课学问都学得极好,不差这一时半会的。苏轼背着自己装书的包,看见王浮手里拿着油纸伞,忍俊不禁“娇气包,怎么又打着伞?”

  其实这时候已经不怎么热了,但王浮的防晒事业就算到了冬天都不会放下,怎么会因为苏轼一次打趣就歇了心思。

  王浮“老”脸一红,在苏轼戏谑的目光中,还是挺胸昂首,十分坚定地说“天气炎热,恐中了暑气。苏哥哥,三娘在家做笑厌儿呢,我还和胡四娘学了雕花瓜,你要去我家吃午饭吗?”笑厌儿就是乞巧果子,是用油、面、糖、蜜做成的点心,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成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有很多花样,比如南瓜形的、月亮形的、灯笼形的,还有小兔子、喜鹊和蝙蝠形的。

  王浮出门前三娘就已经在做了,她尝了尝,又甜又油,不过芝麻炸了之后真的很香,隔了几条街都能闻到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