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镇小沛,望徐州27(1 / 2)

小沛城坐落在中原入徐州的咽喉之地,与其说它是一座城,更不如说是一处军事要塞更为妥当。

城内仅有民八千,城墙两边环山,面朝豫州,背后就是徐州诸郡国。重重叠叠的山峦是这座城最好的防守。

此城是曹操和中原诸侯入徐州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镇守小沛的半年里,我们将被毁坏的城墙重新翻修了一新,城墙有两重,第一重是一道低墙,高仅一米五,用于阻碍敌人前进。

第二重为主墙,高五米,皆为巨石结构。这已经是我们手中材料所能做到的极限了。同时我们又在主墙上立起角楼四座,高塔四座。角楼上各立两架巨弩和投石,投石可发碎石用来轰击来犯敌军。

在墙下我们挖了条壕沟,引泗水入其间形成了一道护城河,加固了防御的同时也可防止敌军水攻淹城。

在沛城两翼山上,我们还各设立了一处箭楼营帐,派兵一千人驻守,这就形成了一种掎角之势,战时各营可与小沛互相支援。

望着高耸入云的高塔,张飞不无骄傲地说:“咱们这个小沛,任曹贼再来千军万马,也不足惧啦!”

话虽如此,但我们军械粮草和各种供应都还是需要后方徐州的支援。小沛虽然坚固险峻,但民少且地薄,根本无法满足我们八千军队的日常消耗。

对此陶谦也颇为大方,他深知小沛乃徐州门户,也很怕曹操或其他什么诸侯再来一次屠徐州,所以除了之前一次性给的三百万斛粮草,他还特意安排陈登按月优先供应兵器钱粮。

徐州殷实,虽然经过曹军两次屠州国力受损,但我们这几千人对一州来说,供养起来还是绰绰有余的。

有了陶谦这个稳定的后方,我们在小沛的半年里也算是我们这几年中生活过得最好的日子了。在北方时我们经常要为粮草犯愁,想吃肉了也只能和鲜卑人换一些马来杀食,马肉又干又柴,和牛羊差太多了。

但在小沛我们粮食富足有余,刘备特意下令军中一日三餐,有时还配鸡鸭家禽等肉食。

军队装备也有很大提升,徐州不愧盛产铁矿,冶铁技术比北方先进了许多。亲兵宿卫们都换装了全套盔甲,配长剑长戟。

黑军和普通兵士们也都不用原先所用的短矛和农具,改长枪佩剑,部分也穿了铁铠。

鸟枪换炮,除了黑军外,全军的军服也终于统一为赤色。这终于有了一些制式军队的样子,而不是之前花花绿绿什么款式都掺杂着有了。

城内配置上,校场及军营在城北,大仓和粮仓器械等在城南,都有专人看守,严密戒备。

这日午后,我与中秋刚刚巡完大仓,两人并马骑行回城府,却见府外站满了卫士,都穿青色盔甲,戴铁盔,身后还有青色披风,猜想是陶谦亲卫。

陶谦的卫兵远来小沛,要做什么?

中秋想要进府却被拦住,一名亲兵只是很客气地说到:“陈校尉有令,请汤总入府叙事,其他人等在府外候命。”

中秋更是不解,以他的脾气就要强闯入府。正僵持间见赵云推门出来,身后是四名宿卫。

赵云看了眼我们,说:“主公和陈校尉正在府内商议要事,主公有令,请汤总入府。”

说着赵云抬手做了个请的姿势,我见了会意,就让中秋回营。

“我若两个时辰不出来,你带兵入府救人。”我俯身对中秋说。

穿过花园,我在赵云带领下来到府衙正堂。屋外站着许多青衣亲卫,都系披风,配长剑。我没见过他们,应该是徐州方向来的。

赵云将我引到门前,拱手道:“主公请您一人入内,我就不相随了。”说着他欲言又止,只是拍了拍我,说:“徐州的未来,看你了。”

我心中隐约猜到是何事,只是没想到进了门后,冷肃的气势还是让我有一些寒意。

“是拿是走,使君熟虑!”陈登似乎很急切地样子,他声音虽小,但能听得出语言中的压迫感。

刘备并不回答,眉头紧锁在思量着什么。

陈登又近前一步,从袖中拿出徐州五郡国全图,摊开在刘备面前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