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遇伏(1 / 2)

清晨埋锅造饭,一顿饱食后,军队继续开拔。我们按计划沿着小路前进,路过一处绵延高山前,刘备勒马令队伍停了下来。

据当地向导说,此山名为“半葫芦山”,因其势外窄内宽,形如半只葫芦,故名。我下马去看,此山颇为高大,入口只有一条小道,两旁都是高山崇岭,很是险峻。我命人打开地图细看,去张坞还有三十余里。

“就是这了。”我向刘备禀报。

刘备遂令县兵改为前军,中秋领步兵为中军,皆持盾备矛,粮草在后待命。又令傅士仁带弓弩手伏与道路后,都带油脂布等易燃物,并备火种。随后军队继续前进,县兵当头进入山中。忽地一声炮响,两侧山上矢如雨下,喊声震天。

“中伏矣!”县兵头领大喊一声,骑马便退,其余县兵全都慌了神,四散奔逃,但敌军的箭矢就像长了眼睛一般,都避开穿黑衣的县里兵士,只往我们身上射。中秋见势,即命步兵两侧举盾以防弓弩,枪兵在盾后立起武器,就地组成防御阵型。

辽西兵不愧是久战精卒,在边关见惯了沙场和紧急情况,中伏后仍能阵型不乱,听令而行,他们的临阵表现与只是当兵吃粮的县兵形成了很大反差。

摆好阵型,中秋也不忘赶到刘备身边,举大盾同简雍二人护刘备入阵。这中秋虽然性子是急了些,但在危急时也能临危不乱,镇定指挥,假以时日战场历练,也不失为一员良将。

战乱中,刘备四处寻我,似乎很担心我的安危,但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办。见山外傅士仁及弓弩手毫无动静,我向主公讨了令牌,只身匹马冲出山口,到傅士仁处急切问他:“贼已到,为何还不放箭?!”

傅士仁一脸忧虑,说:“主公还在山内,乱箭恐伤及主公!”我更是心急,下马指着他说命令:“傅士仁!放箭!”

听我直呼其名,傅士仁非常生气,恼道:“汤梦!我知你颇多诡计,但我是主公将,非你家奴。我只从主公,不听你命!”说罢负气就要上马冲进山口去救刘备。

我急止住,掏出令牌问他:“你可识得此物?我奉主公命,尔速放箭!”

看到刘备将令,傅士仁也不再多话,马上挥手让弓弩手准备,一声令下百矢俱发,都往山上射去。

“点火。”我让傅士仁放火矢,他又有些顾虑,问:“火势蔓延伤到主公,怎好?”

“点火!”我懒得与他争论,加重了语气。

傅士仁无奈,令弓弩手都备火矢。一时间百矢吐着火舌射向山头,如一只只燎火精灵,落在山上顷刻间燃烧起来。初春草木干燥,遇明火非常容易点燃,几轮火矢射下来半胡芦山头已经烧起了通天大火,贼军陷在火中嚎啕惨叫不止,许多贼兵通身是火,未久就被烧成了灰烬。

大火乱了敌军阵脚,刘备也借机在中秋和辽西兵的掩护下从山口撤了出来,因中秋指挥得力且火攻及时,我军损失极少。贼军见埋伏不成,抛下还在大火中呼救的同伴,全都从山上杀了下来,约有数千人将刘备中秋等人围了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