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坚持总会有收获的(1 / 2)

在绿星。

各个领域的科研并没有任何的怠慢,一切都很有序的进行着。

很快5年过后,人们对当年发现的不明飞行物研究无果后,便没有在投入太多的精力。

当然这并不代表就放弃研究了,毕竟从中也还是有不少收获的。

比如无限接近超导的导电材料,以及如此细小的光纤纤维,这些发现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的提升。

虽然没有直接拿来用,当然也无法做到直接拿来用,但科学家对这些材料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启发。

就在两年前六号研究所就传出了一个好消息,称成功合成了在常温下电阻率比银还小二十倍的导电材料。

这也算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性突破了,虽然只是在技术层面上的突破,并没发现新的基础理论。

但毕竟科技就是科学与技术不分离的。技术的突破也算是科技水平的提高。

这五年来九号研究所并没有传出什么重大发现,但某个研究新能源的研究所传出了对可控核聚变有了巨大的突破。

虽然还没有能做到真正的人为可控并用于实际生活,但该研究所的负责人却放话说“五十年内必定完全掌握并将该项技术用于为动力引擎提供能源。”

三号研究所同样有了突破,对生命之气的研究总算是有了新发现。

以往了解的只知道生命之气能给人体提供能直接吸收的原料物质,人体可在光照下将其合成所需的物质,同时也固定了阳光中的能量。

但有一点一直无法搞懂,那就是多吸收生命之气能加快人们孕育生新生命的速度。

这并不是因为营养物质的增多而导致的,而是受生命之气中某种“因子”的影响。

其实科学家们早就对人体的研究发现,以人体的机能完全可以承受更快速度的孕育后代。

以常人的身体素质来说足以承受十年内便孕育出成熟后代的这种速度。

然而人们偏偏要二十余年才能繁衍出后代,就算每天都吸收充足的生命之气和充足的光照也还是要至少十五年。

这大大妨碍了人类大量的繁衍,研究还发现这是由于遗传信息决定的。

就好像是上帝在创造绿星人时故意给它们基因上上了一把锁,而不想让它们繁衍得太快。

生命之气中所蕴含的这种特殊“因子”一定程度上会对遗传信息产生影响有利于基因的表达,从而大大缩短孕育生命的周期。

绿星人现在的平均寿命是130岁左右,而活得长的能活过150岁,但极其的少。

而人体要到20岁后才能发育成熟,方可具备繁衍后代的能力。

绿星人并没有性别之分,人人都具备繁殖能力一直到70岁左右后便丧失繁殖能力。

这使得一人一生最多只能孕育两代,而且还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有的人孕育一个后代后便很难再孕育出第二个后代,更有的人由于环境条件影响一生都无后代。

这类人多半是因为专心于某件事而无心孕育后代,没有充足的阳光照射,没有充足的生命之气吸收,并不是没有条件,而是没有那个时间。

人体平时生命活动所需的光照和生命之气并不多,只需每天沐浴几个时辰的阳光,附近有生命之树生长或是空气中有一定浓度的生命之气便可,当然也还需要饮水。

绿星人没有消化系统,无需吃饭,只需饮水,和靠那两片巨大的叶吸收阳光。

以及皮肤上的小孔吸收生命之气便可以满足正常生命活动的需求。

要想孕育后代只有吸收更多生命之气,吸收更多阳光。

否则体内的新生命体不发育,或是量不足也会导致发育缓慢,从而导致新生命体还未发育成熟。

受孕体就到了丧失繁衍能力的年龄,而体内尚未发育成熟的幼体夭折并退化。

正因如此该星球上绿星人人口并不多只有不到千万,会有一定的波动但始终未曾突破过千万。

如今在对生命之气的研究中有了新突破,而发现其中的这种“因子”。

它可以打破遗传密信息中的枷锁从而有利于绿星文明的迅速扩张。

三号研究所的研究就是发现了这种“因子”对遗传信息的影响。

并研究出了从生命之气中提取微量“因子”的方法,这对整个文明来说这是个福音。

但这需要大量的生命之气,同时提取成本也很高,还无法大规模的推行到生活中。

首先要大量种植生命树,生命树的周期也很短,并不能种一次用很久。

而且生命树的成长也需要时间。不过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各个领域都很努力的做着自己的研究。

九号研究所这边。

“博士,我们这5年来的研究都毫无收获,难道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小虞有些动摇道。

“怎么,这就没耐心了?”

而杨博士依然很坚定,似乎这五年来的付出即便是没有回报也没磨灭掉它的冲劲。

“那倒不是,我只是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了,如果这些年来把时间放在其它方面也许早已经有了新的突破。”

“你是听到其它领域有了突破,按赖不住了吧?”

而小虞却反问道:

“你难道就不觉得我们现在研究超越我们认知太多的科技产物有点太自不量力了吗?”

“科学就是摸索,没有什么先来后到,有现成的摆在面前总比没有方向而胡乱摸索要强。

“顶多就是会牵扯到其它未知的理论罢了,何况这些都并没太多的关联性。

“那来什么不自量力的说法,人类在科学面前本就渺小,搞科研就是得自信。”

“哦”小虞有些不相信的应道。

“你是不会懂我的,我无法忍住一个超越我认知的科技产物摆在我面前。

而我不去研究它,这我无法做到,我一定要去弄明白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