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睁眼和闭眼(2 / 2)

“那又怎样,到那时候,你我都变成土了。”阿冷留下这句就走了。留下华沙在观察室静静的等待着观测结果。

观测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华沙在观察室等待的已经睡着。山顶的夜晚,夜空中闪烁着无数课两点,山下一片灯光,印出繁华的城市。城市的高射灯不停的在夜空中来回摇摆。想必那里又在搞某种活动了。和山顶的静谧形成了两个极端。

咔嚓。观察室打印出一张星图照片。

沉睡的华沙并没有被这个声音吵醒。大概几分钟之后,史冷推开了观察室的门。拿起这张星图,叫醒了瘫睡在沙发上的华沙。

“才几点你就睡着了。”

“太无聊了,等着等着就睡着了。”华沙看了一眼时间,“都八点了,结果呢,应该打印了啊。”华沙看着打印窗口没有任何图。转头一看史冷手里的那种。他站起来凑过去看。

“不对啊,怎么没了。”

“看样子或许就是你说的一颗流浪恒星经过上帝之眼,恰巧拍摄到了而已。”失落的扔下了图纸,史冷离开了。

华沙拿起星图,仔细对照着曾经的观测数据。

“不对啊,”华沙叫了一声。史冷刚走出实验室大门听到声音后又转头回来。

“哪里不对。”

“这是我们刚拍摄到正位星图,此时这颗两点正巧在正中央,时间是一个月前,这张时刚拍摄的”

“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是觉得,就算是流浪恒星,他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一个月的时间走完了2.5光年的路程。这哪是走,这完全是。。。。好吧,我想不到一个词来形容这恒星的运行速度了。这不可能嘛”

史冷对比了之前的数据,发现确实不符合常理,可浩瀚宇宙中,如果想用人类的常理去理解宇宙中存在的某种奇怪现象,那必然是无法解释。人类的认知仅仅对于地球以内的实物进行解释。

“你说的好像是这么回事。可如果不是那我们也无法证明就是高等文明,顶多是多了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罢了。”

“那要如何证明那就是他们。”

“嗯。。。不知道。。至少一张图解释不了。运行速度太快了。不可能的。除非。。”

“除非,这颗恒星一直存在那”

“那不可能,你看更早的数据,显示没有亮点。”

“那如果遮住了呢?”

“戴森球?”(美国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种理论,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更多的恒星能源,就会在自身所处的恒星系中假设一种围绕恒星运行的巨型人造结构。)

“没错,如果在地球科技发展到我们能观测他的时候,在这更早之前,就吧这颗恒星遮住了。这次观测到的两点,或许是他们吧遮罩打开了。”

“恒星级文明?完全利用恒星的能源。为什么打开遮罩?”

“不知道,可能是能源足够,或者能源溢出。打开后,接收到的能源会减弱,看亮点几乎和一颗完整的恒星一样。如果是戴森球,估计变成了一个环。围绕着这颗恒星。我们需要继续对这个区域进行连续的观测。”

“阿冷,你是想观测到他从关闭到开启,再到关闭,在开启,一个有规律的轮回?”

“没错,这种相当程度的文明,能源消耗肯定非常巨大,目前关闭戴森球,吸收的能源会急剧减少,再加上消耗量巨大,假设正确的话,那会重新开启戴森球。”

“可是,阿冷,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说的是正确的,那为什么之前我们没有观测到这种情况呢。按照这样的理论,戴森球会周期性的开启和关闭。”

史冷停顿下来,看着星图,思虑片刻后,询问华沙:“把曾经观测过这个方向的所有图找出来,标注好观测时间。”

“好,稍等下”华沙立刻从电脑里调出记录。

史冷看着历史观测记录,并一行行检查时间。忽然嘴角往上扬了一下。

“怎么了?以前都是黑的。根本没亮点。”

“你看时间,之前每次观测基本是在2个月或者是4个月。”

“嗯,因为当时观测日志是这样的,一个月又太短,所有就按照2468这样进行周期性观测。”

“你看这张图,发现亮点距离上次观测仅一个月。也就是说明,我们之前的观测正好避开了他们关闭戴森球的时间段。每次观测的时候他们正好处于戴森球开启接受能源的模式。华沙,我们需要接下里对这里进行连续观测,要不停的观测,验证这个规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