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家有家规2004(1 / 1)

   要是想火大一些,则就得需要大量的引燃之物。

   珍宝楼之内原本就是空的,而且周围时不时得有护院经过,谁又能无声无息地来到珍宝楼楼下放把火呢?

   博一虎为了潜入珍宝楼,可是处处小心躲避着护院的!

   这里护院很多,虽然之前被火情吸引过去了一些,但大部份的人还在岗位上。

   那么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博一虎在先刘永铭一步进到珍宝楼以后,就先下到了一楼。

   在一楼楼梯处设制了某一种引火、着火的小机关之后才回到楼上来。

   这种机关其实很好做。

   先把一小瓶桐油倒在木制的楼梯上,然后再用薄薄的油纸折成一个中间有“帆”的纸船,倾斜靠在楼梯边角。

   再在小船上滴一些绿矾油,小心地把火折子靠在帆上。

   所谓绿矾油,即是古人制作的硫酸。

   当硫酸把纸船的“帆”烧出一个洞来的时候,“帆”就会软倒下去。

   帆一倒,火折子就会从纸船上滚落下去掉在桐油之上,而后火折子上的火星点就会将桐油点燃。

   这种手法其实并不罕见,抗战时常用作制作简易的定时地雷。

   硫酸烧穿油纸船,或者被“起雷”摇晃之后,硫酸溶液滴透到下方。

   由于硫酸可以导电,接通了爆破电路,从而引发地雷爆炸。

   当时倭寇在带回几枚地雷想要拆解发现其中秘密的时候,发生了数起“事故”,以至于后来倭寇头子下令,当场发现当场销毁,不得好奇、不得带回驻地。

   而这种手法都是老祖宗们传下来的。

   今人会,古人当然也是会的。

   在巡逻的护院们看到珍宝楼里有火光,大叫着走水的时候,其实那只是楼梯着起了小火,并不是真的整座楼都烧起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