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舌战群儒(1 / 2)

次日孙权在柴桑的大殿之上以张昭,顾雍为首的一班文臣峨冠博带,端坐大殿左侧,右侧则以程普为首,此时周瑜尚在鄱阳。

诸葛亮和寇封在侍从的带领下进入大殿,二人与在场众人逐一见礼,互道姓名,然后于客位落座。

孙权端坐于上位,不带任何感情地开口道:“左将军,豫州牧刘备派诸葛孔明先生及其别部司马来柴桑,想与我们联盟,共同抗击汉贼曹操,诸位以为如何。”

由于今天的会议事关重大,孙权也不想自己人在外人面前出丑,鲁肃在昨日驿站回去后,便在孙权的授意下派家仆去各家传信告知了今天的议题。

孙权说完之后,众人仿佛早有约定一般,均是安坐于位上,默不作声,曹操最近在荆州的行动早就传到江东士人的耳里,面对来势力强大的曹操,他们实在不愿与他为敌。

不过有些话他们不能先开口说,而是等待张昭先表态。

作为文臣之首的张昭率先出列,知命之年的他,头发半白,声音不算洪亮但掷地有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称号卧龙,有管仲乐毅之才,我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先生。”

“子布先生饱读经学,用请教一词太过谦虚,但讲无妨。”诸葛亮表现得也颇为谦逊。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今刘豫州得先生,缘何只剩小小一江夏。”张昭看着诸葛亮,言辞间有些咄咄逼人,想乘机让孙权看清刘备的实力。

面对张昭的刁难,诸葛亮依旧从容,“在新野之时,我曾说可取川蜀之地以抗曹操。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

“后刘琮降操,刘豫州实出不知;我劝其占据襄阳以御曹操,我主又说刘景升于危难之际收留他,不忍攻伐其子,此大仁大义也。”

“襄樊之败,刘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

诸葛亮起身,负手而立,“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只要坚守仁义,那获取些许城池又有何难?”

张昭继续追问道:“既然刘豫州如此得民心,为何与曹丞相之争,一败再败呢?”

诸葛亮轻摇羽扇,脸上尽显自信神色;“行军打仗,寡不敌众,而败下阵来,不是常事嘛,以少胜多者又有多少。昔日高祖也曾数次败于项羽,而于垓下一战成功。今退守夏口,不过也是等待时机,再行垓下旧事而。”

薛综出列问道:“孔明以为曹操乃是何人,今天已有天下三分二,岂是项羽这等武夫可比?”

诸葛亮答道:“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世代皆食汉禄,却不思报效朝廷,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他以为杀了董承、王服、种辑,就能灭了天下忠义之心吗?我们只需杀了曹操,即可扭转乾坤,忠义之士便会高举义旗,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都说孔明自比管仲,乐毅,今我观之,实乃张仪,苏秦。”诸葛亮闻声看去,乃步骘。

诸葛亮依旧从容应答:“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难道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又岂是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现在曹操人还未至,尔等便畏惧请降,怎么敢笑苏秦、张仪?”

江东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再敢说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