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好牌打得稀烂(1 / 2)

楚国真的亡了,屈原虽然预想到有这么一天,但听到这讯息还是悲从心来,“我楚国国民还好吗?”

嬴政收了秦王剑,“好着咧,现在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度量衡,已是一国。对,屈大夫,你怎么像个女人一样,稍微受点打击,就投江自尽?”

屈原投过白眼。

馆长也很好奇,“这部分史料缺失,是需要您解答一下。”

屈原挽挽衣袖,“小锥子啊,庄王之前的楚国是尚武的。先辈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历经武、文、成、穆四世,才在荆山之地成立一个国。但这个国,不是周天子封的。他们仍旧称我们为蛮,蛮夷是中原说那些未开化民族的,等同于说我们是野人。为了出这口恶气,年轻气盛的我,还特意写了一篇《九歌》骂了回去。

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做到了伊河演武,问鼎中原。不可否认啊,他是楚国最高光时刻。

但他同样是楚国分化的开始。

首先,他父亲,就是穆王,也就是商臣弑父中的商臣。成王战败于城濮,一时萎靡不振。儿子又怕失落了王位,一时兴起杀了他。杀兄弑父,这与周朝的礼法是完全违背的。所以周朝认为,庄王的王位都来路不正。

其次,在庄王后期,他鼓励学习周朝礼法,开始进行文化改革。前半生尚武,后半生崇文,楚国的文武之争就此埋下了伏笔。

到了庄王后期,肃王因贵族诛杀吴起,对贵族进行了血洗,奠基了宣威之治。

虽然达到了国强,但分封制的弊端又死灰复燃。真正饱暖的是贵族,百姓仍旧是饥寒交迫。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嬴政也点了点头,“拥兵自立,秦国也一度存在这种国中之国。那你大可效仿商君,大肆改革啊!!”

屈原又投给他一个白眼,“卫鞅无非是对吴起的模仿,我有必要再学卫鞅吗?”

嬴政也白回一眼,“那你改的些什么?朕作为后人,完全有能力帮你评评理。”

屈原心中不悦开始竹筒倒豆子,“当时,诸侯国最强盛的只剩下了楚、齐、秦三国,其他都是小国。楚非常特殊,与两者均接壤,注定需要拉拢一个帮手,对付另外一个。”

嬴政把手狠狠地拍在了桌上,“所以,你背弃了三百年的祖盟,提出了联齐制秦的策略。”

“秦相张仪,把国与国之间的盟约,视为买卖,是你秦国失信在先吧。”

馆长赶紧稳定二人情绪,“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不要这么激动。”

屈原接着说,“新政要推行,联齐才可以让利益最大化。秦国有了蜀地,国力才迅猛发展。楚国也有这样的粮仓,而且是两个。东进吴越,西固滇黔。

东进之所以被优先选中,是因为威王已经在那边建了金陵城,只要再去收拾一下越国残余,即可推行郢都直管的县制。这样,王命即可迅速直达基层,王政才可直接惠及百姓。东进势必要与齐国产生摩擦,所以,提前商量好怎么分掉江东,是最优选择。

另外,至于朝堂,尸位素餐者,必须退下来,让能者据之。至于贵族,需要交出兵权,不得再拥兵自重。

老贵族把我约了过去,集体抨击我。我才说了那句,非我莫能也,其意,是从我屈氏开始改革。

当然,当时还是年轻气盛,老贵族以此继续做文章。

既然老人说不通了,我才选择去做了三闾大夫,掌管屈、景、昭三大氏族年轻人的教育。”

馆长不禁问,“你后悔吗?”

屈原看向窗外,“我尝试了当时所有的解法,全部失败了,死而无憾啊。

楚国学了周礼,却是全盘接受,最终注定也会走周朝的末路。

终于,拥兵自重的熊蹻自封为‘庄蹻’,自诩为庄王二世,带着老贵族集体作乱,一度攻陷郢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