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60(1 / 2)

英军撤离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令卑斯麦惊愕不已,手中的笔也瞬间停滞在空中。

他愤怒地揪住传令兵的衣袖,大声质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传令兵被吓得瑟瑟发抖,一时语塞。

然而,卑斯麦很快恢复了冷静,缓缓放下了手中的传令兵。

正当他打算探究消息真伪之际,又有多名传令兵疾驰而来。

俄罗斯,撤军!

奥斯曼帝国,撤军!

连续的打击让卑斯麦心中郁结,气绝倒地。

几日前,阿里踏在叙利亚的土地上,心潮澎湃。

回望自己的征程,从奥斯曼帝国的小兵到如今的埃及总督,他历尽千辛万苦。

奥斯曼帝国虽已衰败,却依旧稳坐列强之位,只因埃及名义上仍是其附庸。

若非西方列强的阻挠,他早已颠覆奥斯曼帝国,成为新的霸主。

而今,他决心挣脱束缚,让埃及王朝真正独立。

欧洲大战的爆发,为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没有列强的干预,胜利就在眼前。

“何况,还有天神赐予的神器相助,这一战,胜券在握……”阿里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高举着三八式步枪,大喊道:“为天神而战,勇士们,冲啊!”

随着阿里的一声号令,一时间喊杀声冲天,他身后的三十万大军如洪流般涌向奥斯曼帝国的边境线。

与此同时,印第安联盟与美利坚合众国的边境线上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原本各自为战的部落,突然团结起来,向美国各殖民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让美军措手不及。

随后,维多利亚决定退出反法同盟,理由是她的北美领地遭到了印度安人的威胁,需要派兵驻守北美地区。

而俄罗斯的撤军,则源于大明的威胁。

自从清国占领中国长江以北以来,几乎每一代的清国皇帝都割让了大片土地给沙俄。

在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七年),清国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导致外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让。

接着,在1727年10月21日(雍正五年),《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使得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让。

更令人痛心的是,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为了平息纷争,乾隆皇帝无奈地目睹了沙俄悄然将面积约十万平方公里的库叶岛纳入其版图。

而到了1839年,在明清大战的关键时刻,道光皇帝为巩固与沙俄的联盟,再次做出妥协,将清属托木斯克割让给了沙俄。

这些土地上的人们,世代耕种,安居乐业,却因这些不平等条约被迫离开家园,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如今,是时候让这些土地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了。

大明皇帝朱靖堂,发出坚定的通牒,誓要收复被沙俄侵占的所有中国领土。

然而,尼古拉一世对此不屑一顾,他深信沙俄在亚洲的霸权地位坚如磐石。

在他眼中,大明只是新晋的暴发户,即使在东亚称王称霸,也只不过是一只稍强的猴子罢了。

当然,他并未因此掉以轻心。

他计划将部署在法国前线的军队调回,以彻底击败明军。

至于法国的威胁?在他看来,法国距离遥远,即使再出一个拿破仑,也无法构成威胁。

就算真的天塌下来了,也有别人先顶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