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一百万对十万,优势在我!28(2 / 2)

北清、日本、朝鲜、缅甸、暹罗五国闻风而动,纷纷在国内下达了总动员令。

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事犹如狂风巨浪,即将掀起波澜。

朝鲜、缅甸与暹罗纷纷动员兵力,共计约20万余人。

日本则动员了10万武士及25万足轻,实力不容小觑。

北清方面,20万八旗兵及30万绿营兵整装待发,展现出强大的军力。

五国调动的总兵力竟然高达百万之众!

可见此次五个国家倾巢而出,几乎把所有能调动的兵力全部都调动了。

他们对大明强军的畏惧之心,竟已到了如此地步,令人不禁感叹。

在战前,五国代表齐聚北京,召开联合会议,共同商讨对明战事。

经过三天三夜的激辩,他们制定了整体战略部署:

北清的主力将驻扎前线,与明军正面抗衡;朝鲜军队则负责从旁策应。

缅甸与暹罗则主要负责在南方对大明进行袭扰。

五国皆深知大明海军之强大,纵使联手亦难以匹敌。

于是,各国纷纷将舰队指挥权拱手相让,托付于日本幕府,期待由其统一调配,共同抵御大明海军的凌厉攻势。

他们精心策划的策略是将舰队拆分成数十支小分队,轮番袭扰大明沿岸及商船,企图以这种牵制战术使北洋海军疲于奔命。

一旦寻得任何可乘之机,幕府主力便迅速出动,登陆大明内部,瓦解其补给线。

如此一来,大明军队便会不攻自破。

道光帝对自己的计划充满了信心,他似乎已经看穿了未来的走势。

这招还是向你学来的呢,不知你又要如何应对呢?

大明的共和帝,朱靖堂。

众人似乎已经预见到了大明即将遭遇的惨败,他们甚至开始争论战后如何瓜分利益。

经过多轮谈判,最终达成以下协议:

安南国复国后,暹罗和缅甸将分别接管其南北两地,实质上成为了两国的傀儡国。

朝鲜作为清廷的忠诚仆从,自然没有资格提出任何要求,仅仅是在战后待遇上稍有改善便心满意足。

幕府则要求占据台湾,以进一步拓展其在印度尼西亚的势力范围。

而北清方面,其野心则是吞并整个大明王朝。

尽管其他三国对这个方案颇感不满,但在清廷的强大压力下,他们也无可奈何。

于是他们打算暂且搁置争议,毕竟当前首要任务还是集中力量应对与大明的战争。

面对五国联军的百万雄师,大明仅以区区十万之众迎战。

这场战争的悬殊程度令人窒息,任何人都难以承受。

然而,朱靖堂却似乎对此毫不在意,仿佛胸有成竹。

究竟朱靖堂能否在如此艰难的局面中寻得一线生机,成功扭转乾坤呢?

答案即将揭晓,敬请期待下一回的精彩内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