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过去、现在与未来(2 / 2)

在朱靖堂的指导下,大明开启了如火如荼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6年10月,开平矿务局成立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矿物勘探活动。

12月,汉阳兵工厂在武汉正式成立。

接下来的1837年2月,大明开始使用车床生产机械工具,部分替代人力劳动。

同月,大明掌握了转炉炼钢法,使得钢铁的产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此外,大明皇家学院通过在硝化甘油中添加稳定剂,成功生产出一种稳定且安全的黄色炸药。

随后在7月,汉阳兵工厂研制出了大明的第一款现代化制式步枪——三七式步枪。

相较于当时流行的滑膛枪,这款线膛枪射程更远,装填速度也更快,其有效杀伤距离达到了三百米。

8月1日,福州造船厂打造的大明第一艘战列舰试航成功。

9月10日,大明中央银行正式对外营业。

这一发展势头很快席卷全国。

云南种植园、江西纺织厂等一系列民办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大明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欣欣向荣。

然而,这种野蛮粗暴式的发展,势必导致了各种黑暗发生。

一些黑心的新生资本家通过买卖人口、使用童工等方式增加劳力。

每天的长时间劳动又造成了大量人口的非正常死亡。

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梁启超有些坐不住了。

他联同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上书朱靖堂,请求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

对此,朱靖堂摇了摇头。

这些人,还是太年轻了。

他召见了梁启超等人,便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们有没有想到,朕即使可以下令改善劳工的生活条件,那些商人为了利益,会不会阳奉阴违呢?额外的医疗援助,国家是否承担得起呢?”

梁启超听到朱靖堂的话后,心中一阵不忿。

他深知朱靖堂的顾虑,但他相信,只要有人愿意付出努力,改变是可能实现的。

在朱靖堂面前,梁启超坚定地说道:“陛下,我理解您的顾虑。然而,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商人的私心而放弃改善工人生存条件的努力。如果我们不站出来,谁来保护那些无助的工人呢?”

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也纷纷附和:“陛下,我们有责任为弱势群体发声。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剥削,甚至失去生命。”

朱靖堂沉默了一会儿,深思熟虑后继续说道:“你们说的有道理,但是如果草率提出改革势必会引起社会的不满,你们必须寻找一个平衡点。”

梁启超坚定地回答:“陛下,我明白您的担忧。我们可以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改革,逐步提升工人的待遇和生活条件。同时,我们可以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确保商人们不能逃避责任。”

康有为补充道:“陛下,我们还可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改革,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对于一些能做到善待工人的实业家,国家可以提供一定的扶持,并对外进行宣传。这样一来,其他人也会为了名利而善待工人了。”

朱靖堂沉吟片刻,最终点头表示同意:“好吧,朕会考虑你们的建议。但是,这个改革需要小心谨慎地推进,不能急于求成。你们要准备好面对挑战,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梁启超等人心中松了口气,他们知道,这只是他们改善工人生活条件长期斗争的一小步。

但他们坚信,只要不停止努力,他们能够逐渐改变社会的黑暗面,让大明更加美好繁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