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收回澳门,与新的战斗(2 / 2)

对于一名卓越的棋手,从来不会在意棋子的数量,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巧妙地驾驭每一颗棋子。

而朱靖堂,他拥有超越常人的智慧,他的大脑犹如一台精密的机器,能够在无数的棋子中挑选出最合适的一颗。

别人只能做到一棋定乾坤,而他却信奉遍地开花的原则。

公元1836年7月15日,朱靖堂迈着坚定的步伐踏上了澳门的土地,与林则徐等人会合。

三天后的7月18日,他与最后一任葡萄牙驻澳门总督完成了交接。

那一刻,他留下了让后世铭记的名言:“从今开始,我大明的国土,只能多,不能少。”

朱靖堂并没有急于回到南京,他深知这片土地上还有许多事情等待他去处理。

安南使者抵达澳门,总督府内,朱靖堂亲自接见。

他质问道:“安南趁我天朝与英国交战之际,驱逐使臣,边境陈兵数万,意欲何为?”

安南使者跪地磕头,哀求道:“陛下息怒,我安南实为英国奸佞所蒙蔽,酿成此大祸。今我安南国王已下罪己诏,愿向圣朝称臣朝贡。望圣朝天子恕罪。”

朱靖堂冷笑一声,嘲讽道:“这就是你们的诚意?那阮福晈怎么不亲自过来?”

安南使者脸色一变,额头上冷汗直流。

朱靖堂又严厉地说道:“你们说打就打,说投降就投降?岂有如此好事?来人,将此人拖出去打个半死,送回安南!”

随后,安南使者被拖了下去,发出鬼哭狼嚎般的哀嚎。

朱靖堂面对众人说道:“这安南自古以来便是我天朝的领土,如今是到了收回的时候了。”

坐在下面的骆秉章附和道:“好极好极,这几个月光是练兵,别的啥事都没做。这次终于可以大展身手啦。”

一旁的林则徐却持反对意见,他直言不讳地说道:“陛下,老臣斗胆直言,这安南本是未开化之地,且民风彪悍,即使打下来也未必守得住,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朱靖堂从容回应道:“先生,此一时非彼一时也。古之帝王舍弃此地,大多是因为交通不便所导致的。但我有一法,可根绝此问题。”

接着朱靖堂向众人详细解释了铁路与电话的妙用。

众人听后无不啧啧称奇。

林则徐见状,也表示赞同收复安南。

不久之后,安南国王阮福晈便收到了大明的战书。

明军在广州稍作休整后,便分两路并发,朝着安南进军。

此时的安南国王阮福晈看着躺在被送进来的安南使者,勃然大怒:“朱氏小儿,欺我太甚!”

正当他要将手中之物砸到地上时,突然想起这是玉玺,只得悻悻然作罢。

冷静下来后,阮福晈说道:“我大南如今早已今非昔比,你若敢来,就别回去了。”

原来,安南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效仿拿破仑的军制,设有五万常备军以及预备役、佣兵和志愿兵组成的军备体系,可谓是全民皆兵。

他们还大肆购买法国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并且常年与隔壁的暹罗打仗,作战经验极为丰富。

若是对上曾经尚未改革的明军,胜负属实难料。

8月5日,安南军与明军对峙于东京(越南首都)与广西交界处时。

听说明军只有区区五千人后,阮福晈不禁哈哈大笑。

五万对五千,优势在我!

那还废什么话呢,直接冲上去就是了。

于是乎,五万大军以密集阵型开始朝明军进军。

而阮福晈已经开始幻想着攻入南京城后的日子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