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雾里照探花8 让我歇一歇79(1 / 2)

  如今他成为了知府,光是府衙内就有数十个下属辅佐,底下还有十几个知县,已经不需要他事事亲力亲为,可是山火一天不灭,他就寝室难安一天。

  北方干燥,加上有些知县尸位素餐,山火乘着大风烧了两个多月,烧毁了几个村庄,折了几十条去救火的人命。

  司寇青大发雷霆,先派人安顿灾民,后严惩失职官员,他的威严作风一时被广传,令人闻风丧胆。

  山火烧至腊月才彻底熄灭,这个春节,栾芾和司寇青过得很不是滋味。

  可是厄运还未离去。

  承熙二十三年,西北大旱,土地开裂,粮食作物无法种植。

  民间渐渐流传起了“司寇青是真的瘟神”的说法,不知道谣言从哪地散播的,传到珞岭时,谣言已经传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司寇青每日若无其事的公干,在她面前也无一丝异样,不过只剩他一人时,他的精神气仿若被抽干了,常常瘫坐在椅子上黯然神伤。

  有一天,他状似开玩笑地说:“要不我辞官吧,我在扶郢待了二十年,扶郢人虽厌我,却什么事都没有,也许,那里才是我的容身之地。”

  栾芾心里很难过,很心疼他,恨不得摇着原著作者的肩膀求她做个人,别对他这么绝情。

  “……说什么呢,南涝北旱自古以来就常有,再说广安两百年前就有过地动,你莫不是两百年前就去过广安?”

  他望着外面的烈日炎炎,没吭声。

  她走过去挡住他的视线,表情肃穆:“就算你要回扶郢,那就先证明那些天灾和你无关,作出让那些嘴碎的人哑口的功绩,这才是我认识的慕白。”

  司寇青和她默然相视,许久之后,叹息道:“是我失言了。”

  第二天他就带着佐官出门了,很晚才回来,之后他常常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有时候烛光亮了一整夜。

  半个月后,他给天子递了一份奏折,栾芾问了,才知道他居然跟皇帝申请开凿运河!

  宋朝就有运河了,但是开凿条件十分苛刻,而且以当前落后的条件,也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搞南水北调,比如珞岭山群居多,要从南方调水难上加难,就算真要新造一条河来,没个三五年哪能通水。

  然而司寇青想了另一个办法,虞国现今有两条运河,离珞岭最近的是长惠运河,它连接了泉州的汼河与扶郢的锦江,他的办法是改造长惠运河,把它建成向四方延伸的十字河流。

  可是珞岭面向长惠运河的方向都是高耸的群山,想引水进来就得绕大半个珞岭,这样的话耗尽半个国库都未必搞得出来,所以不现实。于是他就想着拉上隔壁同样干旱的笠原一起搞,只要笠原通了水,珞岭利用与笠原接壤处的低地势优势,再凿一条短短的人工河道便可,这样既缩短了工期,又能互利互惠。

  麻烦的是,以笠原的地形挖运河就难上许多,他的办法相当于把苦活累活抛给了别人,他捡容易的做,不过依珞岭的地形,要想引水入内,确实只能用这样的损招。

  一个月后,皇帝回了朱批,准了他的申请。

  笠原知府明知被他摆了一道,不过这确实也解决了他们自家的干旱问题,虽然辛苦了点,双赢的事却没法向谁抱怨。

  四月,朝廷派了人和物,三地的运河工程开始动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