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东宫被雷击中26(1 / 2)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紫禁城,慈庆宫里传来一个小孩慵懒的读书声。

慈庆宫为东宫所在,正在读书的小孩正是皇太子朱厚照。

弘治皇帝宽厚仁慈,不近女色,一生只爱一个人,也只娶了一个女人,就是张皇后,两人伉俪情深琴瑟和谐。

张皇后一生为弘治皇帝生了两个皇子,三位公主。

但皇二子朱厚炜早夭,作为嫡长子的朱厚照早在二岁的时候就已册封为皇太子。

大明帝国继承人的位置无可动摇。

皇太子朱厚照时年八岁,还未成年,故还住在紫禁城里,等成年后则需搬离皇宫,入住宫外的太子府。

所谓东宫,正是因为坐落在紫禁城的东部,靠近东华门的位置,寓意东升太阳,朝气蓬勃。

同时,东宫也被叫做“青宫”或者“春宫”,因东方属木于色为青,另外也暗含春天万事万物勃发向上之意。整个紫禁城屋顶大部分都是黄色,唯独东宫的屋顶是青色,也是和左青龙的说法对应。

东宫书房,宽敞明亮,龙涎香从玉质狻猊熏炉里丝丝瓢出,一股特有的香气弥漫整个书房。

皇太子朱厚照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穿一身得体的杏黄色衮龙袍太子常服,正无精打采的坐在东宫书房的书案前,书案上摆放着最为上等的文房四宝,一本《孟子》摊开放在书案中央,一把精致的紫檀木镇纸压在书的上方。

微风吹过,书角微微泛起,书案前的太子昏昏欲睡,长长打了个哈欠。

弘治十年,也就是去年,太子开始出阁讲学,弘治皇帝给自己的儿子,大明朝皇位未来的接班人配备了极为豪华的师傅班底。

内阁成员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徐溥、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刘健、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谢迁。

弘治皇帝的四位内阁重臣都在其中,这还不算,另外还有:

礼部右侍郎、《大明会典》副总裁敏政曾程敏政,侍讲学士杨守址,左春坊左谕德李旻,司经局马梁储为侍班官;

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学士李杰,太常寺少卿兼侍讲学士焦芳,侍读学士兼左谕德王鏊,右谕德王华,洗马杨杰,侍读白钺为侍讲武卫;

左春坊左中允杨廷和,左春坊右中允张天瑞,左赞善费宏为讲读官。

其中,谢迁为成化十一年乙未科状元、王华是成化十七年辛丑科状元、李旻是成化二十年甲辰科状元、费宏是丁未科状元,另外还有徐溥、程敏政、杨守址、白钺四位榜眼。

大明享国近三百年,一共出了九十位状元和九十个榜样。

这份名单中,涵盖了四位状元和四位榜眼,还有若干探花,等于是弘治皇帝把当今几乎最会读书的一群人,配备给了自己的儿子。

说明弘治皇帝极为重视对太子的培养,也足以见得弘治皇帝对太子的喜欢,以及太子地位的稳固。

有明一朝,地位最为稳固的太子是太祖的儿子朱标,再就是眼前这位在东宫书房无心读书的朱厚照。

左春坊左中允则杨廷和一脸严肃地站在书案另一头,轻轻叹了口气。

杨廷和是去年从翰林侍读提升为左春坊左中允,今天轮到他当值侍奉太子殿下讲解读书。

按规定,春夏秋三季,每天需练习写一百字,冬季则减半。

另外,还需每天晚上读当天所讲的内容,直到熟练为止,同时还需提前预习第二天要讲课的内容。

当然,在酷暑严寒时节或者是遇到狂风暴雨的天气,是不用读书的。

太子虽然天资聪慧,但生性好动,对于读书一事兴趣不大,经常有事没事闹些小情绪,或者时不时以天气不好为由告假,最近学业也耽搁了下来。

一干东宫的师傅对此是忧心忡忡,弘治皇帝倒是很宽容,对太子也没有什么指责,这样朱厚照对读书是愈发的不上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杨廷和字正腔圆一字一句背道,这几句话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对于杨廷和这种十岁考中秀才、十四岁中举、十九岁考中进士的神童来说,《四书》《五经》这些启蒙书,几乎字字句句都已印在脑海中,不管从那里截取,都能做到后面的内容不用思索便能脱口而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