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32(2 / 2)

“爱心银行?”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感觉挺好奇。

“这是我自己的一种想法。整个社会就应该是一个信誉很好的“爱心银行”。当有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都尽力去帮助他,这就等于把我们的爱心存进了银行。当我们自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社会上的人们又来帮助我们,就像是银行在向我们还本付息。好的社会应该营造这种好的氛围。”

苏亚楠望着我,向我解释着她心目中的“爱心银行”。

“可有的人帮助别人,是不图回报的呀。你这种想法,是不是太俗了?”我有些不解。

“那种不图回报的人,那种崇高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毕竟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很现实的普通人。”

苏亚楠望着我笑了笑。

“那倒的确如此。”我随口应道。

“单凭少数几个崇高的人来帮助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怕是忙不过来吧!而且他们也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再说,以那种方式来帮助别人,总让人感觉到是强者对弱者的施舍。布施者高高在上,受施者感恩涕零,这种方式不见得好。试想,一个人一天到晚都感恩涕零地过着日子,总觉得矮人一等,时时不忘是靠别人帮助才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我看着电视里采访那些接受别人捐助的人,看着他们那低眉顺眼的样子,觉得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苏亚楠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

“你说的也许不错。但有的人说我一辈子都很强势,我并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我去帮助别人,把我的爱心存入银行,一辈子都取不回来,打了水漂,岂不吃亏!”

我和苏亚楠辩论起来。

“这个社会上,强势得从来都不要别人帮助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其实他们也并不吃亏。他们一辈子无灾无难,顺顺利利,说明他们运气好,是占了命运的大便宜,怎么说都不算吃亏!我所说的“爱心银行”,就是要让全社会的人都参与进来,觉得帮助别人理所当然,在自己遭遇困难的时候,接受别人的帮助也理所当然,大家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潇潇洒洒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你说该有多好。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我们因为爱心而携起手来,成为一个整体,不管我们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够坚强面对!”

苏亚楠接着说道:

“一个良好的社会,就应该给每一个人创造一个公平的机会,让大家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大家都以帮助别人、为社会作贡献为荣,而不是以占有财富为荣,你说这样的世界该有多精彩!”

苏亚楠站在颠簸的汽车里,靠着我,沉浸在她所描绘的美好社会中了。

公交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紧不慢的向郊外驶去。过了杨家坪,车里的人明显减少了,车上已经空出许多位子来。我和苏亚楠来到后排在靠窗的位子上坐下,开始欣赏窗外的风景。

春天的郊外,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公路两边那些碧绿的菜畦,那些长满青草开着野花的山坡,那些人家房前屋后的一树树桃李花,无不令人赏心悦目!

苏亚楠望着车窗外移动的美景,又和我谈起她的家乡烟台来。

“我们那里的春天,要来得晚一点,大约再过半月之后吧,漫山遍野的苹果花开了,花香怡人。”

“烟台的苹果那样香甜,那苹果花应该很漂亮吧?”

“当然漂亮啦。上初中时,每到春天,我们一帮女孩子就跑到郊外,爬到山坡上,钻进苹果树林里,躲在花丛中,唱呀跳呀,高兴得不得了。那管理果园的老大爷怕我们弄坏果树,就跑来赶我们。但一帮女孩子在苹果林里钻来钻去的,跑的比兔子还快,他怎么也赶不上我们,气得他干瞪眼,喘着气直骂我们疯丫头。”

“你小时候也很顽皮的呀!”

看到苏亚楠那温文尔雅的样子,我实在想象不出,原来她小时候竟然也是个“疯丫头”。

“人小不懂事嘛,谁都是从那个年龄阶段过来的。”

苏亚楠笑着说道,

“俺家乡的春天真的太美了。我们一帮孩子站在开满鲜花的山坡上,暖暖地晒着太阳,身边是嗡嗡飞来飞去的蜜蜂,头顶上是蓝天白云,眼前是美丽的滨海城市,不远处是蔚蓝的大海,这样的景致,真让人有一种天高海阔、春深似海的感觉。”

苏亚楠又说出山东人口语中的那个“俺”来。我知道身处异乡的她,此刻,可能是动了思乡之情吧。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体验当然不错。好像有位诗人就写过这样的诗句呢!”

我总觉得自己对那个叫烟台的城市、对那一片大海,有一种魂牵梦绕的感觉。

“暮春时节,风和日丽,骑车走在那条滨海大道上,一边是绿草如茵、玫瑰盛开的草坪和花园,一边是一汪蔚蓝的大海,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上高中时,每到春天,为了欣赏海边的美景,咱们几个女孩骑着自行车绕个大圈子也要从那条滨海大道经过,弄得老是迟到,被老师罚做清洁也在所不惜!”

我们到美院找到孙海怡和王八蛋,已经快到十一点了。阳光更加地温暖明亮。我们坐在美院草坪边的长椅上,很惬意地晒着太阳。

孙海怡拉着苏亚楠的手,问长问短,两人又亲热地聊上了。

我和“王八蛋”聊了“活见鬼”在大田湾体育场看球的糗事。“王八蛋”哈哈大笑。他笑着说道:“想不到都快成精了的活见鬼,也有这样糗的时候!”

就在我们说话的当口,美院的学生三三两两来来往往,从我们身边走过。女孩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有的穿着短裙丝袜、戴着墨镜、抱着画架,无不让人感觉到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气息。许多男孩都留着长发,有的披在肩上,有的干脆就扎成辫子,在阳光中嬉笑打闹、穿梭行走。看着这景象,真让我大开眼界,有一种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的感觉。

进了美院,让我长了见识。我站在刺眼的阳光下,看着那些学习绘画艺术打扮前卫新潮的男孩、女孩,我突发奇想,觉得自己似乎悟出了有关“艺术”的一点点“真谛”。那就是:人类的所谓“艺术”,不过是破出成规、标新立异的“自我陶醉”,一种有节制的“疯癫”而已!

像我这种人,既无“自我陶醉”的本钱,更无法有节制的“疯癫”。我把握不好那个“度”,怕弄得不好自己真的疯了,那玩笑可就开大了。所以,我只好很不“艺术”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