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30(1 / 2)

从故乡回来,我和活见鬼一起转入了“心内科”实习。“心内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治疗水平在市内首屈一指,就是在西南片区,也有很大的声望。慕名前来的患者络绎不绝。病人太多了,科室里一天到晚都忙得不可开交。这里病人还没有处理完,那里又来了一个重病号。什么“恶性心律失常”呀、什么“心力衰竭”呀、什么“急性心肌梗塞”呀,全是些要命的病!

我和活见鬼也被带教老师指使得团团转,这日子过得跟打仗似的。

上班时跟着老师查房,落实老师下达的医嘱,了解各种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知识,抱着病历牌找患者家属签医患沟通记录,抢救病人时胸外心脏按压、人工辅助通气挤压那个大气囊,这些都是费力的苦差事,但我们只有毫不犹豫地努力去干,因为人命关天!

上班就够忙的了,有时候下班也不得消停,加班写病历也是常有的事。

但我并不抱怨,就像苏亚楠说的那样,我们是新时代的年轻人,现在必须学好本领,这样自己才能有个好的未来,将来也能为我们的国家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于公于私都是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自从进了心内科,活见鬼也没多少时间出去东游西逛了。弄得他心里很是不爽,就在那里瞎嚷嚷:

“心内科,心内科,我看该叫“心累科”还差不多!看把老子们都忙死球了,弄得好心累哟!”

看他牢骚满腹的样子,我几次都想把苏亚楠告诉我的那些道理和他讲。可我最终还是没有讲出口。我怕那小子不但听不进去我的那些“大道理”,还会反过来嘲笑我是“宝器”!

这期间,我并没去读苏亚楠所列举的《战争与和平》之类的长篇巨著。我不是不想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而是没有时间!

虽然没法去读那些大部头的书,但在周末的休息日,我还是抽出时间来,读了苏亚楠极力向我推荐的沈从文的《边城》。

老实说,我真的被那部中篇小说感动了。

那真是一部描写川湘边地生活的史诗!

那个沈从文,他是带着一种诗意的唯美,更带着一种诗人的忧郁与怜悯,来描叙那片土地以及那片土地上的人们。他对那里的山川河流、田野村落,对那里的黄昏早晨,以及那片土地上的男女老幼,无不充满了感情!

那种淳朴的乡土气息,对于从小生活渝东南农村的我来说,是能够真切感受得到的啊!读着那些像山间溪水一样明澈清新的文字,我甚至仿佛伸手就可以触摸到那田野里纯净的空气!

当我读到那个叫翠翠小女孩,她和祖父在那片土地上相依为命时,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想起和我相依为命的祖母,想起故乡那片宁静的天地,想起儿时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一时情难自禁,泪水竟夺眶而出!

苏亚楠也给我讲了一些有关沈从文先生的逸闻趣事。

民国初年,沈从文还是一个半大的孩子,就走出了他的故乡凤凰,来到川湘边地的地方部队,做了一个小兵。

他就是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岁月的。他对那片土地以及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是非常熟悉的。他也许真的目睹过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在那些善良质朴的人们中间,真真切切地发生过!

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后来他才写出《边城》这样的作品,来表达他对那片土地和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热爱。他的那种热爱,感染了那个时代许许多多的中国人。

据说,当年日寇来践踏我们这片大好河山的时候,许多湖南的勇士们是怀揣着那本叫《边城》的书,去冲锋陷阵,去英勇赴死的!如此美丽的山河,如此纯朴而又爱憎分明的人们,怎容得日寇胡作非为!在抗日战争中,湖南这片土地,是日寇遭到最为沉重的打击的地方之一。

一九八八年,沈从文先生本来有可能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但遗憾的是,他却在那年的五月去世了。

“斯人已逝,其文流芳!”

听了苏亚楠的这些讲述,我曾经在当时日记里写下这样的句子,来表达我对那位已逝作家的无限崇敬。我真的被那部《边城》感动着!

那时,让我心情激动的,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澳门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了。十一月,那首《七子之歌》,早已传遍大街小巷。整个国家都沉浸在对澳门回归的热切企盼中。人们就像在等待一个失散多年亲人,现在这个亲人就要回来了,就要和我们团聚了。我们怀着那种既有伤感,更是喜悦的心情,翘首期盼着那个重要的日子的来临。

十二月初,气温骤降,天气已经很冷了,还经常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就像周慕薇在来信中说的那样,重庆的冬天,真的很阴冷潮湿。我也像她所期望的那样,穿起她送给我的那件毛衣,准备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