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不受欢迎(2 / 2)

陈伯光小时候很开朗,经常调皮捣蛋。

家里有客人来,父母让他礼貌地问候。

陈伯光也是很礼貌的问候了。但是,邻居见到陈伯光乖巧的样子,很不顺眼,总会调侃、嘲讽几句。

陈伯光也不明白为什么,后来成人后才明白,一切都是由经济实力决定的。

上大学到时候。

陈伯光本来在镇上,已经属于贫困群体了,被人鄙夷了十几年。

到了大学,陈伯光的穿着,言行举止直接凸显出他是个穷人。

大学舍友吃火锅的时候,陈伯光为了不影响舍友吃饭,自己跑上床上看书。

结果,舍友们正开心地洗菜,阿彭让陈伯光下去一起吃。陈伯光表示不用,已经在食堂吃过了。

结果,阿潘说了句:“哎!叫他一起吃又不吃,一起出钱买菜也不去。到时候,你们叫他吃,他又下来吃。”

这把陈伯光整得不知如何应对。

然后,阿蓬看到陈伯光没有反驳,又说了句:“装什么大度。”

陈伯光很无奈,心里想着:“我求你们不要老事是那么行不行?不知什么时候毕业,好想离开这里。”

上实验课的时候,老师最喜欢的是那种会和老师聊天的。

有一次,陈伯光在做物理实验时,发现仪器坏了,想更换仪器,就找个没人用的换过来。

结果老师斜着眼看陈伯光一下,说了一句,“不会用,就以为是仪器坏了。”

陈伯光很无奈,然后就平息了,心里默念:“算了,我拥有的东西不止这些。”

大三的时候,在一次课程设计上,陈伯光做得很好。

老师让班委先选出优秀作品3人,班委选了阿杰、陈伯光和另一个编程很厉害的同学。

到了上实验课时,老师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挨个观察。

结果到了陈伯光这里。老师一看,问一下陈伯光花了多长时间,陈伯光回答:“四天。”

老师看这个陈许表面平平无奇,就直接来一句,“你这个程序一看就知道是只用了四天。”

然后,老师给了陈伯光一个“良”字,把“优”字给了位能言善辩的同学。

其实,陈伯光在这个程序上花了确实是四天时间,但是属于全天利用那种,时间相比其他同学断断续续用10天做出来的还多。

而且,陈伯光的程序表面上看确实平平无奇。

他的程序叫“模拟进程调度系统”。

外表上,为了让进程显示出来,他用1、2、3、4、5、6来代表进程。

而在内部,则是严格按照了进程调度的优先级,花费时间,挂停,多进程调度等,进行了设计。

从算法上看,可以说十分严谨。

奈何,老师看不懂也不问,陈伯光光展示不解释。

就这样过去了。

从此,陈伯光明白了在社会上想要往上发展,要么口才相当好,要么技术特别惊人。

显然,陈伯光这两点都做不到。他的技术也就比一般人厉害一些而已,不算特别突出。而阿杰则是那个特别突出的人。

而在口才方面,陈伯光则有自知之明。

他从此更加坚定了考取公务员的想法。因为公务员有严格的考试流程,就算再能说会道,也不可能把成绩说出来。

他要用成绩证明自己比别人更优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