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考公和大学英语六级(1 / 2)

陈伯光在上大学前就看了很多关于大学学习的攻略,很多上过大学的网友表示:上大学一定要有清晰的目标,不然会走很多弯路。

于是,陈伯光在大一时就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这是大多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共同目标……

后来,他父亲打电话给他,让他备考公务员,听说他表哥自从考上公务员后,月入过万。

陈伯光很清楚考公的要求,他是个理科生,他最擅长的是理科。而考公更注重对文科的考核,重点体现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还有对史地生、时事政治、法律的掌握……这些对他来说很难学,如果非要加入考公队伍的话,他势必会处于劣势……

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加入考公队伍。

陈伯光大一就开始学习考公了,他经常上网查阅有关公务员的薪资待遇,并和程序员的薪资待遇作了对比。

对比之下,陈伯光得出结论:程序员的工资比公务员高很多,但公务员更加稳定,不容易出现公司倒闭和失业问题。这样对比的话,他加入公务员队伍里,感觉也是划算的。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公务员。

陈伯光在课后去了图书馆,借了两本书,一本叫《申论》,另一本叫《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陈伯光一拿到手,就感觉压力很大,他感觉备考是有难度的……

大一的课程比较紧凑,他先把学校课程放在第一位,有时间再学习公考知识。

有一次,陈伯光和隔壁的2个班级参加了某信息技术公司的程序员演讲,时间约2个小时。公司派出演讲员讲课,目的是物色有潜力的同学,同时也招揽一些想更进一层的同学去他们公司参加培训。

而去参加讲座的同学则是为了学习到新技术。

那天,隔壁班有个叫阿旭的同学和陈伯光聊天。他问陈伯光为什么要参加考公。

陈伯光回答:公务员工作更加稳定。

接着,两人都聊起了如何学习编程。

上课铃声响起后,演讲员便开始表演,用一个程序告诉同学们什么是编程。

这个程序很有意思,通过输入一个人的名字可以测出这个人的人品值(在当时,人品指运气)。

同学们表示很惊讶。

陈伯光和阿旭,还有阿杰三个人坐在一起,他们一点都不惊讶。如果让他们来编程,他们也能做出来。

阿旭不仅学习用功,性格也很开朗。他马上举手,想测试一下自己的人品。

然后,演讲老师非常欢迎他上去。阿旭上去后,就输入他的名字,人品值是70多;人品值多少他并不关心,他想通过测试找出编程原理。

然后,阿旭又把他的名字改了一个字,人品值马上显示为60多。

这时,演讲老师还以为是他的兄弟名字,便说了一句:“为你的兄弟测人品值嘛?”

然后,阿旭重新保持名字不变,单机测试,人品值显示不变。

接着,阿旭又输入了他自己的名字,再测一次,人品值还是70多。

他这一操作,演讲老师就看明白了,在一旁微笑着,似乎很看重阿旭。

大多数同学则都被阿旭的操作搞得很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