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封赏(1 / 2)

此次大战,明廷大胜。于谦居功甚伟,以文臣之躯力挡瓦剌数十万大军,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如此不世之功,身后当进武庙。朱祁钰临危受命,奔赴前线,手刃外辱,在军、在民威望达到超前,极大的稳定了自己的地位。

景泰帝通过此次战役成长许多,也通过此次事件发现很多可用之才,想通过封赏笼络众人。

小朝会上,景泰帝着兵部尚书于谦、内阁首辅陈循、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一起商议战后封赏问题。

景泰帝要授于谦少保、总督军务,于谦道:“四郊多堡垒,是卿大夫的耻辱,怎么蒙求取赏赐功劳呢!”

坚决推辞,景泰帝不允,“此战非我等之过,于卿居高甚伟,当居首功,莫要推辞!”

首辅陈循悄声道:“廷益兄(于谦字),新皇初立,当君臣同心,又何辞之!”

于谦领会,俯首谢恩,又道:“今蒙元势起,当施厚恩于边境。”

吏部尚书王直道:“以照军功,此次边防各卫均为卓越。都督敛事郭登在上皇北征时,奉命辅佐广宁伯刘安镇守大同,后土木堡之变后,刘安因责回京,郭登多次组织御敌于外,大同方能坚守,因功当授右都督。”景泰帝准奏。

首辅陈循也道:“兵部员外郎罗通,先后镇守宣镇及居庸关,巧用天时地利,在战时又俘虏贼首伯颜帖木儿,因功当授兵部侍郎。”

于谦道:“罗通是汉王旧臣,如今汉王后人朱瞻圻出世,恐罗通思旧。”

景泰帝摆手道“于卿此话差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昔日汉王用得,我亦用得。汉王后人、建文后人即已出世,朕又何必吝啬,此次国难当头,其又与我共同御敌,将士有赏,其亦有封!封朱瞻圻为汉王,封朱遵堡为吴王。”朱祁钰帝王之气渐显。

众人心中惊异,但并无反对,与其让他们在私底下闹腾,不若直接拿到明面上,现在即已是大明臣子,再有异心,可谓是造反。

明朝的藩王制度不同于汉唐,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藩王名义上除了王府以外,即没有封地,也没有军队,不得私自与朝官见面,未经宣召不得入京。

若是授封,就不得与朝廷命官有来往,不得有军队,只得在封地。一举两得,想不到这么棘手的问题,可以如此简单的处理。

见众臣皆无意见,景泰帝又说,“此次大战,吴王派蓝山前来勤王,我观蓝山指挥有素,武艺超群,可授予锦衣卫千户一职。”

众人称诺,心想刚授予朱遵堡吴王,现在就开始抢人了,罗通好歹一直是朝廷之人,只是此次汉王之后出世,大家心有疑虑,蓝山却一直是朱遵堡之人。

商议定后,诏令即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