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争霸(1 / 2)

天下之事至极为国,天下之事至尊为君,天下之事至贵为民。古语云:国不可一日无君,民不可一日无主。

天子“北狩”,已有数日,孙太后依然全无主意,儿子朱祁镇被俘,太子朱见深尚幼,朝廷大臣死伤六十有六,各个人心惶惶,孙太后遥记宣宗朱瞻基遗言,事无巨细,均可仰仗于谦。眼下孙太后一面召于谦回京,一面让郕王朱祁钰监国。

于谦回京拜为兵部尚书,孙太后听政,朱祁钰监国,召开朝会商议对策。

朱祁钰:“今国家蒙难,众卿有何良策。”

翰林院庶吉士徐有贞见无人出声,答道:“殿下,微臣夜观天象,见荧惑入南斗,恐北方将有祸事发生。臣斗胆建议南迁回南京,以避祸事。”

众人一听,全部哗然。

内阁首辅陈循,暗自摇头:“敌未至,内先乱,何以为战。”

徐有贞也是气极败坏:“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今三大营精锐尽去,守卫空虚,难道想重蹈‘靖康之耻’的覆辙吗?”

众人又默然。

于谦厉声道:“你想当蔡京,大明朝没有宋徽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可以一走了之,但置燕赵这千万黎民于各地,置祖宗基业于各地。”

徐有贞道:“昔日汉王作乱,先帝以太子之躯南入南京,不足三月平定叛乱。今日之情更甚于当日,如何不可。”

于谦反驳:“昔日汉王之乱,乃是祸起萧墙,属于内乱。况当时仁宗为政,仁宗做北,先帝以太子之躯入南京,乃安抚众藩王,以安其心,一南一北,互为犄角,汉王乃不可逞。此次乃是外祸,若我们举国南迁,边境将士没有依靠,如何守关,境内百姓见管家离弃,如何不惧。今日国遇二百年之大难,当君民同体,众志成城,以御外辱。”于谦越说越激动,“再言南迁者,可斩之。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徐有贞和于谦在朝堂上讨论皇家旧事,惊的众人胆战心惊。于谦此言正中孙太后和朱祁钰下怀,当下朱祁钰连忙问:“于尚书此言正和我意,南迁一事休要再提,眼下当误之急,应设法营救皇兄,于尚书可有良策。”

于谦略有深意看着朱祁钰,说道:“殿下,当下应派监察御史前往京畿、山东、山西、河南紧急招募兵员,安排应急训练。”于谦正色道,“眼下武器装备严重不足,可令工部停下所有制造任务赶制兵器,另可调南京兵器入京。”

“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兵器乃当误之急。”朱祁钰答道。“即如此,兵器可够?”

于谦沉声道:“臣已传说于郭登,让其派人到土木堡收集溃败的兵器,合计收集头盔500余顶,盔甲5000余件,火枪11000余杆,火铳20000多只,火炮800余枚等。”越说发现朱祁钰的脸越沉,如此众多武器,都是当前紧要之物,却不想竟这样被失在关外,朱祁钰听着一阵心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