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叩门(1 / 2)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秋风萧瑟,当大地渐渐褪去绿装,草原开始披上金黄,旷野变得五颜六色,树林中,山谷之间,如梦如幻,不是仙境胜似仙境……可这一切来自中原的众人却没法欣赏,秋风渐起,吹卷着乱草好似堆起了一座座坟墓。

虽然也先没有去折磨朱祁镇,但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每天只能和马奶吃羊肉,着实是不适应,这里昼夜温差比较大,白天十几度,晚上直达零下,对于衣服单薄的明军确实是个挑战。

最让朱祁镇伤心的事,他的贴身太监喜宁在被俘之时,已转投瓦剌,并且亲自书写书信给内宫,诈来八驼金银的“赎帝金”,以此换来也先对他的信任。

喜宁施展一计,让也先得了不少金银,对他逐渐信任。喜宁又说他知道明军的军职,要为瓦剌挑选一些能工巧匠,以此状大瓦剌的兵力,也先大喜,让喜宁全权负责此事,喜宁也是大喜过望,在俘虏营中挑出一些工匠,威逼利诱不成,就严刑拷打,有些人受不住,纷纷就犯。

过几日,天气渐冷,喜宁劝说也先何不一鼓作气,南下攻入明都,也先道“行军打仗哪有这么容易,虽说这次胜利,但也是险胜,瓦剌部此次出兵两万,战死四千,伤者七千有余,剩余能战兵力不足一万,如何去攻打大明。”

喜宁道“太师,中原有句话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现在士气正高,所谓匹夫之勇,可夺帅,况且现在明军现在群龙无首,正是出击的好时候。”

也先忙说:“不可,此次出征全是我瓦剌部的精锐,不可再有损失。”

喜宁又道:“太师,咱们可以绑上明皇,让他去劝降大同,大同守将郭登,最是忠君爱国,一定不会让明皇受辱。”

也先眼前一亮,果然是汉人最懂汉人,这条计策我怎么没想出来。

也先命人召来朱祁镇,对他说明,让其去劝降大同一众官员。

朱祁镇大惊,“宋徽宗被俘八年,也没有传出天子去劝降大臣投靠敌国,我又何至于此啊!欺我太甚!”抬头看向也先,“敢问太师,脱脱不花大汉之令太师遵从。”

也先道“大汉只管内政,从不过问军事。”

朱祁镇长叹“孤今日之处境犹不如脱脱不花。”

也先不语,“看来陛下是想久居我草原了。”

锦衣校尉袁斌自从喜宁叛变之后,一直在照顾朱祁镇的起居,也先只给朱祁镇一顶破蒙古包,北地好冷,每天晚上,袁斌都要把朱祁镇的脚放到他的胸膛上,用自己的胸膛去温暖朱祁镇的脚。

袁斌听说了此事,和朱祁镇商议,“皇上,可以借此时机,暗中传信于敛事郭登郭大人,让他知道瓦剌现在的虚实,也好前来营救。”

朱祁镇觉的有理,和袁斌、哈铭等人定下计策。

大同城,郭登每日度日如年,天子在其治下受陷,随行的朝廷文武百官几乎死伤殆尽,说跟他没关系,太后和京城的文武百官的后人肯定不信,他这颗脑袋能不能保住他不知道,但这辈子的仕途肯定无望了。

“郭大人,为何如此心焦?”忽然门口想起声音,郭登停下来回走动的脚步,抬眼望去,但见门口出现一位少年,身高八尺,长的剑眉星目,“你是何人。”郭登惊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