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清醒沦陷(1 / 2)

听说粮食一到,各家各户纷纷到苏清舟这里排队领谷子,他分发粮食是看家中人数而定的,也避免贪得无厌之徒多拿了去。

这不,州里的妇女老小连忙将家中的“顶梁柱”从农田里喊来,那些个庄稼人哪里还有心思劳作,刚上田提了锄头便赶过来。

还有些上屋顶填补砖瓦的,听闻有粮可派,三步并作两步爬下梯子,气都不带喘的,出现在苏清舟跟前。

消息放出,无人不暂时放下手中劳作。

整个盐州春意盎然,没有了先前的一片死寂,如同过年那般喜庆,脸上洋溢着笑容。

从苏雪桥身旁走过的一对母子,看样子是刚领了谷子,孩子被母亲牵着小手,望眼欲穿盯着她怀中那袋沉甸甸的稻谷,嘴里一边碎碎念让母亲今晚做什么好吃的,不自觉加快了他小短腿的步伐。

反观苏雪桥感觉不对劲儿,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早前在禄州预订的一批粮食和药材,短短三日内送至盐州很正常不过,毕竟她先前研究过两州的距离,否则也不会选择路途最近的禄州购粮。

可前天分明是发了一场洪涝,还是云谲所导致的,虽说最后及时施法挽回,盐州才不至于损失惨重。

难道丝毫没耽误进展?这让苏雪桥很是不解。

然后接着是,苏临城领受皇命,负责运送赈灾粮,从边塞来盐州路途遥远,需经好几个城池,城门有官兵严加把守,且夜晚是不能开启大门,以防外敌趁机混入其中。即便持有皇上加急手谕,得上报太守审核查实,货物无异方能入城。

步骤如此繁琐,就算是个普通人也难在短时间抵达,更别提要捎上十几车货物,目标越大,危险系数便不言而喻了。

她推算过即便不眠不休,最快也要五天,如今传书来说明天便抵达,除非有神仙助之,难道他们还能飞来不成。

等等,如有神助……

她这不正在给那位“大神”拿药的路上吗?

呵呵,原来是程彬搞的鬼。

苏雪桥煎好柔儿给的药,给程彬端进房里。

苦涩难闻的气味弥漫整个房间,单闻闻就无从下口,她贴心地拿了几颗凉果解苦,方便他就药。

伤愈合的很快,已经可以起身端坐。他只看了一眼,仰头灌下,中途不带停顿的。

接过程彬放下的汤碗,抬手递去凉果。

他不说话,优雅地捏一颗含进嘴里。

“多谢相助。”苏雪桥冷不及防脱口一句。

他不解,仰头看着她的眼睛,停下嘴里咀嚼凉果的动作,“因何事致谢?”

程彬为她做许多事,连性命也是自己救的,她指的哪一件。

“兄长传书说赈灾粮明天便到,是你出手的?”

怎么会被猜出来的,明明他已经绝口不提,这都能对应上自己,如此一来,对她的好感愈发增加。

发现就发现吧,干脆坦荡荡应下,“说这件事啊,那你这句谢,我收下了。”

从他们第一天见面试探,苏雪桥请他帮忙修建防洪堤,他已经暗中将他们一行人的底细,包括她提到即将运到的粮食路线查探清楚。

确认无误,苏雪桥所言非虚,他让一个相熟的好兄弟提前在军队前方铺路,让苏临城一路上畅通无阻。当然,也得益于他有皇命在身加持。

见程彬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打算,苏雪桥很识趣的不再追问经过,毕竟他不想说自己再怎么强迫也没用,反而还落得个强人所难的名头。

虽然他们俩人认出了对方,程彬于她有救命之恩,但不过是年幼时的一次偶遇,对对方的过往可以说是毫不知情。

苏雪桥总觉得程彬身上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此行他因何而来?想得到的又是什么?

本以为和他很亲近,仔细想想居然一无所知。不管他来盐州意欲何为,她只需要做好自己本分,其余的他不愿意说就烂在他肚子里,由得他发烂发臭。

苏雪桥愈想愈气,与她何干!

午后,阳光和煦,微风徐徐。看节气也快入冬了,刚经历一场洪涝,不少菜地,田地遭到损毁,现在人们抓紧时间,赶在入冬前尽快开垦出几亩完好的土地,种些易存活的萝卜白菜,届时撒些盐巴辣椒腌制起来,留着寒冬就稀饭馒头吃。

苏雪桥在京城长大,虽说在家中不受待见,可也用不着下地里做农活。

看乡亲们忙里忙外,她主动请缨到田里帮忙播种,还去人家家里喂鸡喂猪。

直到天快黑了,苏清舟派人传话,说是大哥来着赈灾粮过来了。

苏雪桥缓缓起身,揉了揉酸痛的腰,脸上手上的泥土还未清洗干净,刻不容缓,三步并作两步往集市上赶。

经过在盐州这几日,她仿佛融入乡村妇女当中,不用被京城条条框框所束缚,更不必端着架子,佯装知书识礼大家闺秀的模样,她本就向往自由的。

“临城哥哥,你终于到了。”

苏临城比她大十岁,于她似兄似父,在他面前可以肆无忌惮。别说他是个武痴,战场上英勇善战,私底下宠妹妹简直无话可说,只要她一句话,即便是要父亲嘴上的胡须,二话不说都能给她剪来。

而二哥苏清舟倒不是,虽说也很宠爱她,终归是年纪小,爱使些小性子,到头来还是苏雪桥开解的他。

“诶呦,看你身上脏的,比我们当兵的更不拘小节。”苏临城上手在她脸上抹了几把,脸颊的泥土已经被风吹干巴了,没能擦掉。

她豪放地摆摆手,一点泥土怕什么,脏就脏点儿呗。随后踮起脚尖,搭上苏临城肩膀,好像好哥们称兄道弟那般。

“我和大哥哥去吃饭了,二哥你先清点货物,然后把粮食分发了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