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才不外露17(1 / 2)

苏雪桥早晨去请安,不经意发现母亲茶盏旁压了张请帖。

苏夫人拉着管家不停地碎碎念,“凤城赵家派人送来请柬,说是为祝他儿赴考顺利,请我们去参加他的送行宴。你说说多可笑啊,这还没高中呢,净整那些个花里胡哨的。”

区区赵家小门小户,还大张旗鼓设宴,比她儿清舟高中状元还张扬,明显给她难堪。

凑巧今日铺子不忙,苏偿特意在家中多留会儿。

苏偿是唯利是图的商人,他心里永远只衡量利益,“赵家与我生意有些交易往来,不去的话,未免拂人家面子,此等小事派小辈儿去得了。”

一把抓起请柬递去,“雪桥替为父去一趟赵家赴宴吧。”看似商量,实则命令。

见有人去,事情摆平,苏夫人在旁积极附和并叮嘱说,“把礼送到就行,其余的别管,谨言慎行,机灵一点儿。”

母亲说她代表苏家赴宴,不要耽误时辰,特意让婢女给她打扮一番。然后在母亲和奶奶的催促下,匆匆坐上马车,一路颠簸,临近天黑才到的赵府。

她没多带随从,只一个婢女,还有楚平。楚平是主动陪同的,母亲答应也恰好随她的意。

苏雪桥足不出户,甚少在各大世家贵族的宴席露面。起因是苏夫人嫌她才貌不出众,觉着带在身旁丢人现眼。

今次被指派赴宴,当真奇了怪,不过从母亲的言语也听出,对赵家甚是不屑,没人愿意这才让她出这个面。

想来这个赵家是父亲瞧不起,却也无必要得罪的。

不想在人群中过于突兀,她故意挑跟闺秀贵女类似的款式,颜色也故意挑浅的。

可尽管如此,进门还是被盯上了。

“京城苏家?苏家何时多个姑娘?”

“该不会是苏老板在外生的野种吧!这么些年没见过苏家把她带出来。”

“他们家是有个姑娘,前段时间盐州遭难,她还跟她兄长苏清舟去那儿救灾呢,立下可大功了。”

“是啊是啊,我还听说她跟着一群光着膀子的大汉后头打闹玩乐,你说正经人家哪会让闺女抛头露面,那么不知廉耻。”

一群打着名门贵女的名号,背地却嚼舌根,快的要擦出火星子了,愣是没给咬断。悄声说大声笑,这会儿倒是不顾及身份。

赵府小姐赵馨心满意足听完一轮八卦,笑脸迎来,很是亲密挽起她的手,不问愿意与否,直接拉到人群中央。

万众瞩目之下,拿出上届科考试题,说是要考验她。

“这位便是苏家姑娘,她的兄长苏大人是上届科考榜首,想必苏姑娘也是满腹经纶的才女。小女才疏学浅,想请苏姑娘指点一二。”

苏雪桥心想糟了,是冲她来的。坊间传言,赵家千金死缠烂打追求苏家状元,赵馨此番刁难,看来传言不虚。

哥哥啊哥哥,这下想不出风头也难了。

没有亲眼见过上届试题,仅仅是听二哥口述,对答应该不成问题。

可母亲在她临走前特意嘱咐,切记不可出风头,将礼送到即可离开,她认为与这群爱好在人背后嚼舌根,表里不一的人,没有接触的必要。

既然如此,忍一时之气方为上策。她礼貌推辞,“赵姑娘未免把我抬举过高,我不过是闺中一名无人知晓的笼中雀,井底蛙,论学识我不及兄长,更不能与在座的相提并论,今日是赵公子的践行宴,小女惶恐,是万万不敢抢赵公子的风头。”

说罢,转身欲离开。

赵馨不肯放人,上去又把她拽住,存心让苏雪桥丢脸,好报苏清舟当众拒婚,让她沦为凤城笑柄之辱。

赵馨言语犀利,话里更是咄咄逼人,叫人好生心慌。“是苏姑娘过于自谦才是,你还抢不得我们赵家的风头,许是看不起我们赵家。既然苏姑娘不愿,那我也不好强人所难,就让你身后那位小哥同我的书童比试比试,也不算是拂了大伙儿兴致。你们说是也不是?”

底下人应和,“赵姑娘所言甚是,就叫小兄弟比试一番让大伙儿找找乐。”

不行,楚平自小颠沛流离,四处流浪,字都没认全。赵馨身后的书童瞧模样约莫二十来岁,少说也读了七八年书,苏雪桥再看看旁边的楚平,他才十二三岁,书童的学龄都快赶上他年龄,这不是蚊同牛比大吗。

她正要回拒,突然袖口一紧,被人轻轻拽住,回首是楚平让她莫名心安的点头。

能相信他吗?

这小子哪来的信心,比她更不懂羞耻,都不知随了谁,待会儿输了有的是他哭,反正她做好惨败的准备,早知道自己应战便是。

赵馨自信拉开卷轴,满脸挑衅,等看她笑话,“考题是,何为治国之道?”

楚平礼貌抬手,“请。”

书童行礼以敬,“在下献丑了。治国之道,我当如财富为首。我国崇尚对内治理,对外开拓,大至邦交战争,小到百姓吃穿用度,哪样不需要用银子?再者,富强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标准,这点无须质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穷尽一生,不也是为了那几个钱,难道说你做苏姑娘家的仆人不拿工钱?”

“这位兄弟所言在理。”楚平不驳反而赞。

在场所有人包括苏雪桥在内,皆认为他不敌弃赛,场下一顿哄笑拍手叫好。

苏雪桥尴尬的脸刷一下红了,合着只有她在意这场比赛,若非仅剩理智支撑着,她就差抓狂,扒开人群跑回家。

楚平呐楚平,比不过咱就直接认输,坦坦荡荡的,不丢脸,没人怪你,表扬对手还是头回见。

“钱固然重要,世间没有人不爱财。试题上问治国,你可知一个国家的实力与国库富足与否有莫大关联,可国库之财来源于人民。《史记》有载,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民是国之根本,君王起的是统领作用。只有百姓的日子过得安稳富足,方是皇上之所想所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