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白导的野心43(1 / 2)

在楚辞去问“莫宣卿”之前,孟闯已经跟莫宣卿讨论过这个问题了。

“莫老师,现在《神祇》剧组里选上了我。《身边暖阳》那边我也试上了男四号。您觉得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莫宣卿问他:“你自己有什么想法?”

孟闯沉思了一下,然后下定决心似的,对莫宣卿说:“我其实都想演。《神祇》训练营是您帮我进的,现在选上了,我一定不能放弃;《身边暖阳》那个角色是讲医护人员的职业剧,我也想让观众看看医护这个职业。”

莫宣卿:“你要想好。就算楚辞在两个剧组之间能协商出时间差,你到时候可能还是会有一段时间奔波在两个剧组。而且角色与角色之间不同,都需要你快速进入状态。到时候会非常累。”

孟闯说:“莫老师,我可以的。”

莫宣卿看着他:“那你就试试看。”

所以当楚辞问到“莫宣卿”愿不愿意出演《身边暖阳》的时候,“莫宣卿”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楚辞意外中带着些惊喜。他感觉“莫宣卿”决定出演《身边暖阳》无疑是对自己的工作成果一种肯定和认可,当下就非常积极的去跟潘总汇报。潘总当然也有点意外,不过手下的艺人自愿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多参加项目,对于公司收益来说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商人哪有有钱不赚的道理。于是潘总亲自出面,去跟程副导和白导详谈,终于为莫宣卿争取出了一点时间。

按计划,“莫宣卿”先进《神祇》,拍摄周期大概是两个月;然后无缝衔接《身边暖阳》,拍摄周期大概是四周。

《神祇》的背景是上古神话黄帝战蚩尤,这段故事脱胎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剧本创作肯定有演绎的部分。莫宣卿前世看过这部大戏,电影开篇起源自蚩尤作兵伐黄帝。蚩尤帐下风伯雨师纵大风雨,导致洪荒遍野,给当时的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痛苦。黄帝帐下派出鲧和禹两代人治水,鲧采用了堵塞的方法,试图通过建造堤坝和防水墙来阻止洪水,但没有成功。禹则采用了疏导的方法,通过开凿河渠、修筑堤坝和引导水流,最终将洪水引入大海,成功控制了水患。

沿着这场大战的主线,各路神祇轮番登场,大显神通。这次“莫宣卿”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大禹妻子涂山氏女娇的父亲,涂山氏族长。

没错,就是九尾狐狸精。

不过这个狐狸精和后来很多文艺作品里面演绎的狐狸精形象非常不同,的确是个心怀万众的正经神仙。在电影里,这位涂山氏族长不仅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大禹,作为治水的后盾。而且在双方大战中,为了解救黄帝阵中受蚩尤蛊毒之害的将士,自愿献身舍肉。可以说是一位极具奉献色彩的英雄。

可是当时莫宣卿看这部戏时最不能理解的就是这个角色。因为这个人设太好了,反而失真。后来封帝之后参加活动,恰好被主办方安排和白导坐在了一桌,两人还交流了这部电影。莫宣卿问起设置这个角色的用意,白导说:“我想寻找一个载体,作为我们的集体文化中‘极善’的代表。”

《神祇》开始正式拍摄之后,莫宣卿终于能以“孟闯”的身份跟着进组了,楚辞这次也表示要全程陪同。

莫宣卿两世为人,这是第一次参与一部成本高达十亿元的大制作,进了组才真正体会到白导的野心之大。剧组中可见之物都是实物搭建,大到宫殿城池的建造结构,小到青铜器上纹饰,据说是严格按照可据史料记载真实还原。就连地面随处可见的纹饰,都是百工造物,按照博物馆真实文物标准一刀一刀雕刻制出。有些话是不用说出口的,只需要看砖瓦、地缝、桌上的烛台、廊下的木雕,就足以看出白导想要讲好一部中华文化起源史诗的强烈冲动。

更让莫宣卿震撼的是,决定一部电影根骨的剧本,美学风格,以及工业化拍摄流程,也都是精心设计千雕万琢。剧组中的工作人员眼里的热忱、自信和笃定,莫宣卿之前不是没见过,但可敬可怕的是这剧组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精气神。更不用说整部戏的演员团队,这其中有百亿票房影帝,有公认的后起之秀,声台形表个个出挑。

开机仪式的时候,莫宣卿欣慰得看着演员团里的孟闯。如果说是“莫宣卿”出色的外表条件让他在这个龙章凤姿的群体中也能引人注目,那孟闯现在逐渐建立起来的气质和自信撑起了“莫宣卿”的内里,让他不卑不亢,不落下成。

白导显然也是对自己亲手打造的剧组和演员团队十分满意,在开场白的时候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夸的成员们个个笑的见牙不见眼。谁知道一到了开拍的时候,这个看起来好言好语的小老头马上换了一副脸。

“咔,风伯这个表情不对,表情控制一下!”这是新生代演员演绎“呼风唤雨”的时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