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朱由校很伤心(1 / 2)

紫禁城.弘德殿。。

朱由校正在批阅奏章,魏忠贤缓步走了进来。

朱由校:“大伴回来了。”

魏忠贤:“皇爷,老奴幸不辱命。”

朱由校:“大伴辛苦了,那面食都入库了?”

魏忠贤:“经东厂仔细核验,一千万包面食,并无差错。只是刚刚内阁学士韩旷韩大人找到老奴,他说朝廷有粮,应该交由户部统一支配,由东厂统一调配于理不合。”

朱由校:“哦,韩旷?这个人不是和信王走的很近吗?听说他还是江南大族出身。”

魏忠贤:“是的,韩大人曾经做过信王府的教习,后来经过信王举荐入了内阁,韩旷之父韩坤乃是江淮盐商,家资巨万,号称江淮首富。”

朱由校:“哦,原来韩旷是盐商出身,那他怎么突然关心起粮食生意了。”

魏忠贤:“皇爷,这自古商人重利,韩家既是盐商,但粮食贸易同样利益巨大,他们当然也会插上一脚,而且这些个商人从来都是抱团取暖的。”

“他们很早就成立了商帮,就是很多商人联合起来,这样就能垄断市场价格获取更多的利益。”

朱由校:“原来是这样,他们真的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儿子在朝廷为官,家里在地方做生意,既有权又有钱,做食盐买卖也就罢了,还要插手粮食买卖,大伴你说,他们要是那么多钱干什么?”

魏忠贤:“皇爷,老话说得好,利令智昏,只不过这些商人抱团,在江淮等地,如果没有这些商人参与,市场就会停摆,内庭所派驻的市舶司,也同样依赖这些商人。”

朱由校双眉微微一皱:“大伴,朕久坐深宫,并不通经济之事,但朝廷里的大员和地方的商贾如若沆瀣一气,恐有尾大不掉之势。”

“东厂锦衣卫,以往专职侦缉刺探之事,但今时不同往日,东厂锦衣卫也需要在经济这方面下一翻功夫。”

“刚刚大伴你也说了,内庭派驻江淮的市舶司也要依赖地方上的商人,如果长此以往,内庭如何制衡地方?”

魏忠贤:“皇爷,老奴有罪,只是经济之事颇为复杂,上次林先生也和老奴聊过此事,但林先生坦言,淘宝阁提供的粮食只能应急,不能替代耕作,否则只会更糟。”

“奴才也知道这个理,只是皇爷您也知道,朝廷大部分土地都是集中在皇亲大族手中,有了土地才有了粮食,所以内庭一直都插不上手。”

“要想干预经济之事,咱们手里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商品,尤其是最重要的商品粮食。这次林先生拿出一千万袋面食,咱们还没开始出货,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就大跌了。”

朱由校:“这是为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