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宋军奉诏四面围城 辽军据险坚守待援(1 / 2)

太宗看侯昭宽发雷霆之怒,反而宽容大度地一笑,“想来他们也不敢有意为之,算了罢……”揺摇手让进食的太监退出大帐。

太宗不想在大战之前为这点小事杀人。

侯昭宽心里觉得此事发生在大战前夕,不太吉利,兆头不好,但他不敢把这话说出口。

在宋太宗的指挥下,宋军果断发起了清扫辽军外围的沙河会战,迫使辽将耶律奚底退至清河以北。

宋军继续追赶。

屯兵得胜口(河北昌平天寿山西北)的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看宋军锐气正盛,不敢与之直接冲突,便趁着耶律奚底新败,在得胜口用青帜伪作收容溃军之状以诱敌。

宋太宗得知探马报告,便有了轻敌之心,麾军继续攻击。

宋军乘胜追击,斩首千余骑。

然而,耶律斜轸抓住机会突然袭击宋军后方(出奇兵!)。

连战连捷的宋军万万想不到辽军会从后方薄弱处发动突然袭击,举止失措。辽骑兵作战机动性强,攻击性强,大开大合。宋军擅防守,然一旦遇到突然袭击,首先从心理上动摇,自乱阵脚,来不及组织有效的防御。

初忠所在的弩队,通常分为三排。当最前一排已拉满弓,手一松,那离弦之箭流星般向敌阵射去;第二排正拈弓搭箭,做好射击准备;第三排即为刚射完箭的第一排,从箭囊里取出箭来架到弓弦上,三排弓弩手交错进退,以便迅速有效地对付敌人。可一旦敌骑突至,他们不免张惶失措,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拿起防身用的大刀,辽骑的弯刀已如闪电般砍向他们。

初忠所在的弩队原夲不在战阵最后面,所以耶律斜轸偷袭宋军后方时,初忠并没有与辽军骑兵短兵相接。然而,他很快发现了旋风一般卷来的辽骑,急忙招呼同伴说,撒,快撒,再不撤就来不及了。

宋军败退。与耶律斜轸对峙于清沙河(北京城北二十里)北。

一败!可惜太宗毫不以此为意。

辽南京(即幽州城)内守军得此声援,固守之志更加坚定。

六月二十五日,宋军看出耶律斜轸兵力不足,只是据险而守,仅能声援幽州之敌。

太宗决定,只留一部兵力与之对峙,而用大军围攻幽州城。

宋太宗稳坐中军帐,诏令:定国节度使宋偓与尚食使侯昭宽领兵万余攻城东南面;河阳节度使崔彦进与内供奉官江守钧率兵万余攻西北面;彰信节度使刘遇攻东北面;定武节度使孟言喆攻西南面。

並预任潘美知幽州行府事。

宋三十万大军奉诏一一赶赴幽州城下,把幽州城围得铁桶似的水泄不通。

重兵压境。

黑云压城城欲催。

辽军人心浮动——

耶律钭轸部将渤海帅达全罕率部降宋。赵光义大喜,旋即任命他为渤海都指挥使。城中铁林都指挥使李扎卢存等亦率所部出降。

宋军在太宗指挥下日夜攻城。

宋军上下信心十足,指望速战速决,一举攻克幽州。

白天,宋军呐喊着登云梯、擂城门,人如潮涌,一波又一波涌向幽州城下。

流矢如雨。

床子弩、诸葛弩,一个时辰之中竟射出三百万支弩箭。

作为弩手的初忠和同伴们一样,显得无比亢奋。

“照这样下去,幽州城肯定撑不了几天!”

幽州城岌岌可危。

然而……

历史就是历史,到底是必然在起作用,还是偶然在起作用,好像谁也说不清。

天空无星无月,大野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急雨如瓢,任由狂风裹挟着一阵紧似一阵扑问由上京驰来的这三万精骑。

领头的辽将浓眉国字脸,沉稳中内蕴机警。他俯伏在一匹枣红色的战马身上策马向前。飞溅的泥水有时溅到他脸上,也顾不上擦拭一下。

他知道,幽州城危在旦,存亡就在一念之间。

他就是辽将耶律休哥。

当宋军北伐的消息传回辽国上京,辽太宗耶律贤十分着急。他知道,幽州城已被宋军包围六天了。于是,立刻升帐议事。

文武大臣们议论纷纷,耶律贤又是个懦弱的人,最终决定放弃幽州,固守长城一线。同时,派出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率七万援军,接引幽州城中的韩德让突围,然后防御长城一线。

耶律休哥可不是一般的人,少年时就具有三公和宰相的才识气度。

(画面)当初,乌古和室韦两亇部落叛乱时,休哥就跟随北府宰相萧干讨伐他们。

应历末年,担任惕隐。

(画外音)休哥谋略宏大深远,料算敌情有如神助一般。成为将领以后,每次作战胜利,常常把功劳推让给手下诸将。所以,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他身经百战,从来没有杀过一个无辜的人。

领命退朝以后,耶律休哥把从北宋回来的细作喊来,反复询问。

此人即从开封回来的北方汉子。

汉子一边说一边用手势加以辅助。

耶律休哥边听边点头边思考。

他很快得知宋廷上下及攻辽的方方面面的军事情报,以及宋太宗个人的性格特点嗜好用兵谋略等细节,决定打破常规,试一下宋军的实力及战场应对的能力,率领三万辽军主动向拥有三十万大军的宋军挑战……

且说原在幽州城外的辽御盏郎君耶律学古一见幽州城岌岌可危,在宋军的反复攻击下必然难守,忧心如焚,决定冒险一搏。他派人暗中与城里守军约定,以响箭为号,在薄暮时分,饱餐一顿以后,亲自集中本部万余精骑,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势,快速穿过宋兵两军集合部,即使殿后的骑兵被宋大军围剿,斩杀千余人也在所不惜。

如此,旋风般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点的辽骑,让宋军猝不及防,哪怕血流成河也一往无前,在宋军一片叫骂声中终被目送入城。而坚守待援的韩德让、耶律学古与原驻清沙河先是伏击宋军得逞而后被打败的耶律斜轸配合默契,采取败而逃循、循而复集、集而复战的策略与宋军周旋。

但他们就一条不变,那就是据险始终守住得胜口,等待援军。

耶律斜珍清醒地意识到,一旦援军到来,並让他们顺利通过,改变幽州城内外辽宋两军的战场形势,得胜口就成为整亇战役胜败转折的关键。

反之,让耶律斜轸得以喘息,没有彻底歼灭之;同时,又没有留下足够的预备队来对付上京的援军,是不是太宗指挥上的重大失误呢?

难怪千年之后,一旷世伟人点评说,此人不知兵。

可惜,太宗不是太祖。

七月五日清晨,辽援军耶律休哥顺利穿过得胜口,冲出清河,扑向幽州城下的宋军大营。然而,在逼近宋军大营时,人们却不见了耶律休哥英俊的身影……

激战了一天的宋军将士正在睡梦中。

其实,辽方对高梁河之战早已作了周密部署:幽州城内屯有御林、神武、控鹤精锐汉军近两万骑以及契丹、奚勃海数万。

城内储存粮草足够支持数年。

城外已安排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乙室王耶律撒合、依军使萧讨古提前进驻南京防区,可随时救援。由耶律沙镇守西京大同府,防潘美、杨业山后军,必要时救援南京。

另外,辽主力在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皆屯有大量部队,随时可集结南下支援南京。

岂知宋军开始围攻幽州城前一天韩德让就派人飞马赴上京告急求援。(画面)

同时,他把城中将士家属和帅府侍卫统一组织起来,与守城将士统一分配有限的饮水和食物,作长期坚守的打算。

粮库自然派重兵把守,水井也一样,否则不战自乱。

韩德让身先士卒,在四周城墙上日夜巡逻,以应付任何突发情况。

有一天早上,亲兵把一盆热腾腾的羊肉面端到他面前杌子上放下。他凝了一下神,默默地端起面盆往附近的伤兵营走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