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流言蜚语(1 / 2)

  夏家以宣州为根本,若是真与渝州联姻的话……

  “恭喜。”

  看样子这是信了。

  “多谢。尹大人尽管放心,甜水村的事夏小将军自会一并上表朝廷,尹大人忠君爱国,为国为民,我代表甜水村的百姓多谢大人的救命之恩,百姓和朝廷都不会忘记大人的恩义。大人可还有疑虑?灾情刻不容缓,何时可派人救援?”

  尹川派了一队人马去甜水村接应百姓,带上了小石头。小石头见识了邹言蹊力劝知府大人的过程,简直叹为观止,对邹言蹊佩服的不得了,打算回去见到村民一定要说给全村人听。

  邹言蹊在宣州安置过清水镇百姓,有了丰富的经验,小石头他们一走,就留在益州着手处理甜水村村民的安置问题,打理暂居地,等滑坡灾害过去后,还要再考虑甜水村的修复问题。

  到时候,整座山都要好好做一次勘测,这座山几十年地质问题频发,危害极大,不是小事,必须把灾害隐患提前找出来,再着人定期做好安全检查、巡查。

  夏成风当日想让他去做地形官,其实,护林官这个职位,也很重要,等见了夏成风,跟他提一下,只要有地图,也不怕人在山中迷路。

  至于勘测地形,画地图的问题,有他在,怕什么?

  可以的话,还要向朝廷和百姓推广相关地图的用法,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别说乡野村民,看见自然界造物的玄妙,就对神神鬼鬼、妖魔鬼怪深信不疑,就连诗书传家的饱学之士,读的也多是经世致用的修身齐家治世的文章,邹言蹊自封为地理专家,对滑坡前兆给出的专业结论,在这里都被认为是妖言惑众,造谣生事,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邹言蹊下定决心,必须要走近科学,普及自然科学知识。

  他在小河边看着衙役紧锣密鼓的搬木材和幔帐,准备临时搭建一些屋子。他把三脚架架在河岸,计算屋舍间距,规划出各处的范围。

  他当时叫甜水村民直奔益州,没有去镇上,也没去县城,就是考虑到这些人力和经济问题。

  虽说是临时安置,屋舍临时搭建,但现在这个时间刚开春,天气寒凉,若只有些简易的帐子,就没必要大老远来益州了。这个临建选址挨着山,邹言蹊安排人手从山里砍了木头,搭成屋舍。等甜水村迁走以后,临建房的木头拆掉用作别处,一举两得。

  邹言蹊架着三脚架,吹着初春河边的冷风,呵一口气仿佛还有几分白。他透过三脚架顶的陨石看过去,聚精会神的记着数据。一个黄色衣服遮住了他正在聚焦的点位,邹言蹊转了个方向,黄衣服也转过来。

  邹言蹊直起身看过去。

  “你就是英国公世子,邹言蹊?”这人身着锦袍,看上去儒雅斯文,却不怒自威。

  呵,知道的挺多。他在益州,打的是夏成风的名义,还没跟人通过姓名身份。

  看这人服饰,不知是端朝哪位王爷皇子。

  邹言蹊不知道,也没问,只是作了个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