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三、娘家人143(1 / 2)

领头的一人,身上罩着灰褐色披风,半尺长的黑须随风飘洒,头上斗笠挡风的黑纱,已经被他撩起,待见到那人群中挺着大肚子的赵喜儿,更是一夹马肚子冲到跟前,翻身下马,扔下斗笠,扶着正要下拜的喜儿,热泪盈眶。

“哥哥一路辛苦,请到府里歇息。”

“二妹才是辛苦,母亲托我捎来你最喜欢的糯米还有红糖,还有二十坛子黄酒,虽远千里,家乡味浓!”

自家王爷亲家千里来访,在特林府自然是大事一桩,户部尚书王佐虽然公事繁忙,却依旧亲自张罗上下事情,张益已经南下,曹鼐等人一路上各有任务,所以这特林府就由王佐和邝埜主事安排。

卫所北面的新王府,还是在建,所以即使这人再多,也只能在原本的小院里摆设款待,那些随行下人护卫,便只能安排到各处官驿招呼。陪席的除了邝埜王佐,便是来到特林府没几天的额琪儿,她是顺着朱棣的意思回到特林府,帮着照顾喜儿还有清秀二人。

“哥哥勿怪,这北国风情,没有南方的温润,不知这筵席酒水合不合哥哥口味。”

“二妹无需多礼,家宴哪里来那么多的礼数,这几年不见,家里都甚是想念,我家虽远在江南,也不是什么豪绅富族,可忠臣不事二主这心性,还是有的,起码镇江商贾七行八十三家,都托我带来这一封联名书信,这可也是江南士绅的心里话,请各位大人明鉴。”

厚厚的一份折子本,人名,印章,指印,占了大半,而这折子本前面两页,就是写着江南士绅,如何怀念正统年间朝廷各种恩恤,一举扳回洪武年间对江南征收的各种重税,让民众休养生息,天灾年间各种赈济,让百姓士绅都得到护荫。而这景泰年,江南灾起,百姓相望无助,民田荒废,弃家而逃的大有人在等等,都是诉说正统年的好处。

邝埜细细看后递给王佐后沉默不语,王佐细看后,抚掌道:“是周忱,在江南为皇上揽下的好名声。”

“周大人素有贤名,我小时候在江南也有听闻,不过下有贤臣,上要有明君,好像现在,朝堂之上一片昏暗,就算有于谦大人那种好官,又有何用。”赵喜儿现在已经是王妃身份,说话谈吐越加大度,一席话也让在座的大臣连连称是。

而那额琪儿越听越是皱眉:“你们说话怎么都文绉绉的,我一句都听不懂,这都坐这么久了,能开吃了没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