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五、鞑靼依附135(2 / 2)

“王爷,是我们啊,这些是鞑靼部的骑兵,鞑靼部已经同意南迁,归入奴儿干都司。”

四千五百名鞑靼骑兵,兵备衙门倾巢而出搭建营房和马厩,连续三天三夜,才算是把这批人马安顿下来,这是后话。

在城下溜达的付星和马正二人,见朱祁镇出城,连忙下马跪迎,“王爷韬略英明,那鞑靼部纠结了几日便从了。”

自从当日朱棣南下联结女真部的时候,一身瓦剌装扮的付星,领着近百人骑兵往北而去,数百里外的草原,正是被瓦剌崛起而挤压到这大草原边缘的鞑靼人。

瓦剌装扮的付星他们,打着脱脱不花的旗号,在这片操场上昼伏夜出,截杀追逐水草的牧民,驱散成群的牛羊,甚至偷袭那些零散的居住地。因为付星和马正都教会了这些手下基本的瓦剌话,所以这将近半个月的袭扰中,没有人知道这些假瓦剌人的身份。每次行动,付星都留下足够多的活口,让他们能成为目击者,成为流言的发起者。

一时间这草原上的鞑靼人都被激怒,聚在一起让自家头领能率兵出战,反击瓦剌。而同样的手段,被付星他们用到了附近的瓦剌部落身上,这百余人就成了草原上的搅屎棍,鞑靼人的头领本来想着自家实力太弱小,无法与瓦剌抗衡,便强自把各个部落报复的冲动给压了下去。

可瓦剌人不一样,在受到付星他们的侵扰后,没有几天,便集结了几个部落的青壮,组军将近一万人,浩浩荡荡南下直逼这一片鞑靼人的地盘。蒙古人之间的拼杀,无不是以灭族为目的,打不赢要不你就跑,没有战场上投降的说法。在战场杀戮后剩下的只有女人和高不过车轮的孩童。男人要投降,只能在开战之前,或者逃跑之后。

鞑靼人损失了几处营地后,这最后的草场也显得更加支离破碎,失去了草原的蒙古人就像离开了水的鱼儿,这数万人的部落居然都浑浑噩噩地呆在草原边沿,既不想降,也不敢打。

直到付星他们恢复了明军装束,以桓王使者身份前来调停,双方才算是收起刀枪弓弩。鞑靼的头领见这片草场已经陷落,自家也折损了不少人,正是心灰意冷要往东面穿过山岭去寻找新的牧场。

付星劝道:“东面是北山女真的地盘,瓦剌人尚且要让那些野人几分,何况你们。反而是南方,成为奴儿干都司的子民,领取荒地,教导你们种养之外,还可以让你们帮助养马,获取酬劳,以此抵消各种赋税。”付星的口才可真不是盖的,熟悉蒙古的他,把鞑靼人的心理揣摩透了,尽管可能要放弃多年来追逐水草的天性,放弃那些成群的牛羊,可眼前这一片草原,还有上万的牛羊马匹,不都被瓦剌人抢走了吗,既然已经一无所有,那不如南下投入瓦剌的对手怀中,日后再行复仇,把失去的草原和牛羊重新夺回来。

付星可不管你日后什么时候重新杀回草原,他要的是眼前能把这几万蒙古人拉拢回去,这都是养马的能手,骑兵的精锐。

按照朱棣先前下的手谕,付星很容易地在几个与瓦剌地界交接的卫所,安顿了这批鞑靼人,而各个卫所的管事和指挥,也都按先前颁发的连坐之法,把鞑靼人和汉人混合杂居,里长,亭长,一个不少,土地却也没有少给,农具粮种,草种也有,甚至也借出了一些羊羔马驹,以类似青苗法的手段,让这些鞑靼人把牛羊马匹养大后,再以送还部分给官府,这就等于免费帮官府养牛羊了。

而就连这些鞑靼人最为羡慕的汉人学堂,他们也可以去上课,汉化其实是这些周边部落最崇高的一个愿望,即使他们总是来掠夺汉人的土地和财物,可能在寨子里说一口流利汉话,能认上一些汉字,可是极受部落尊重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