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一、拉拢121(1 / 2)

于谦第一日在文渊阁,百无聊赖,兵部的文书奏折不归他管,各处旱涝告急都由苗衷负责,陈循手上的都是番邦外事,江渊直接抱着工部的一堆奏章和图纸来的内阁,而俞山则已经把一堆内阁拟好的折子送往御书房去。

茶水,成了于谦这一天最好的陪伴,在这忙碌而安静的内阁,抿一口茶,闭目养神,静思己过,这样的时光实在难得。

“大人,边关急报,也先屯兵十万在古北口外五十里,蠢蠢欲动。”一个兵部的郎中,刚跨入文渊阁大门,便直往于谦的位置而去,手上捧着一份带着火漆的奏报,还有兵部草拟的条子。文渊阁内本来各自忙碌的众人,齐刷刷停下手上的事,望向那手上还刚刚举着茶杯的于谦。

“哦,是陆郎中,兵部的陈条和奏报,都往首辅大人的位置送。别搞错,别搞错!”于谦继续举杯灌着茶水,手指着高谷那空着的位置,示意这兵部郎中把奏报陈条放到高谷的桌子上。

“啊,是,下官孟浪,请大人见谅!”这个陆郎中脸色刷一下红到了脖根,踏进文渊阁后,他便很习惯地像往常一样,把兵部的消息递给于谦,可一下没想到兵部尚书进了内阁,居然并不会负责兵部的文书。

“嗯,去吧,下次注意。”于谦既不羞也不恼,不过也先的动静,已经被他记在脑海中。

高谷很满意这一份兵部条陈和边关急报会静静趴在自己台面,斜眼瞟一下那还在抿茶啃瓜子的于谦,更是得意地捋着胡子,在条陈上写下代表内阁的意见。

陆郎中出了内阁,并没有回去兵部衙门,而是趁着天色还早,在半路上拐进内街一个酒馆,打了壶小酒,剥起了花生米。

“哎呀,堂堂兵部正五品郎中,居然会窝在这小酒馆内就着着花生米下酒,这怎么能行呐。”徐有贞落座的时候,无声无息,待他说话是,已经抓起酒壶,直接往口中灌下了两口。

“现在还是徐大人清闲,我们兵部没了头头,今日那都把王侍郎给忙出火了。”

“怎么,尚书悬空,王伟还没收到晋升的调动?”

“确实没有,现在也先在关外蠢蠢欲动,往后几日,兵部就要乱成一锅粥。”

“这事倒有些蹊跷,依我看,”徐有贞也剥了几颗花生米,细细嚼了起来。

“先不管这兵部,陆郎中你还记得靖难当年打开城门的李景隆吗?”

“自然记得,可哪又有什么问题呢?”

“北面的已经到了辽阳,辽阳里京城不也就千把里,”

“嗯,难道他还要杀回来不成?”

“佣立之功,你觉得够大不够?李景隆几次三番与永乐天子大战,可就是打开了大门,也被封国公。”

陆郎中左右看看,这小酒馆也恰是偏僻,只有自己二人在这里消磨时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