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荆楚流民92(2 / 2)

“那些流民,每年都会逐渐积聚在那荆楚一带,开荒种田,可当地官府又因为朝廷对流民有明令:逃荒后要回各自籍贯地,否则丢荒了当地田地,将要论罪。”这一着朱棣也是明白的,是禁锢农民流动的政令。

这种禁止民众流动的政令其实从秦时就开始,各朝代平民远行,没有路引也无法通过各处官道的关隘,目的也就是防止各地民众轻易聚集,在官府眼中,聚集就是不稳定,这些人平日就应该种田生娃,聚在一起定然会对朝廷不利。

所以普通人穿州过府,要有事由,有路引,投亲靠友也要有个接引,否则你随随便便离家远行,那就是流民,家乡田地充公,编入贱籍,子孙世代难以翻身。

而这时候的朱棣却对这个政令十分不满,普通平民基本上无法出关,即使这关外有大量的土地,税赋比关内要低上不少。

“王爷,匠人还有那些大夫,稳婆,绣女,相士,可以凭借奴儿干都司的诏告出关,可平民不行,大量招募百姓只会让朝廷和我们的矛盾更加激化。可这些流民不同,当地荆楚官府就对这些流民长期聚居十分不满,每次吏部大考,这些流民聚居产生的各种问题,都会让当地主官被扣下不少分数。”

“好,那就依曹卿所言,我们招募流民,分地,去奴籍。如果有十万流民出关,那就可以抽丁两万大军。”朱棣首先想到的还是兵源,曹鼐不禁哑言失笑。

女真海西部和建州部相争火拼,海西部分裂,桓王收留七万海西女真的大事,震惊关外。作为海西女真出身的辽阳监军亦力哈收到朱棣发出的急报后,忍不住往特林府方向深深一拜。随即调动辽阳,开原,宁锦一带可以调动的资源,往特林府送去大量的工匠,郎中,囚犯,还有关内流放充军到塞外的戴罪男女。

亦力哈也十分明白,自己身为太监,能在关外任监军多年,依仗的不过是海西女真的身份,也因为这个身份才能让大明势力在不断退缩后,还能把持着奴儿干都司三十几个卫所。可现在海西女真几近覆灭,自己的身份在朝廷眼中也没有了价值,而且在各地边镇都在使用文官监军的情况下,这一个太监监军实在太过显眼。还不如趁着朝廷敕令未到,全力报答桓王收留族人的大恩。

当然还要防备建州女真与瓦剌勾连,南北夹击,那整个关东就会从松花江开始被拦腰截断,这建州女真从现在起就是大明的心腹大患。

“大人,这建州女真,突然如此勇悍,要知道去年这女真各部,还被脱脱不花打的没有脾气。”亦力哈的首席幕僚,也是这土生土长的关外人,名叫康全,此人可是当年奴儿干都司指挥使康旺的族人,算起来还是亦力哈的子侄辈。

“桓王的书信有言,如若不是瓦剌与建州勾连,那就一定是朝廷有人在养蛊,目的就是牵制,甚至要置桓王于死地。”

“那大人的计划是?”

“离周天大醮还有两个月,现在辽阳城已经有很多关内百姓和看热闹的开始落脚聚集,现在只能先把这佛道两家的大醮和法会做好,让桓王的名声重新传入关内,这才是刺向朝廷的软刀子,老身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夜晚的辽阳城,早已开始宵禁,城门紧闭,城防司的巡哨举着火把,沿街巡察,这些还是明哨,而暗哨则躲在一些并不起眼的阴影或者阁楼中,静静地注视着这个暗夜里的大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