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凤凰》(1 / 2)

租友郑强准备回家过年了,他已经两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所以这次特意提早请了假。

回家前,他请我和于雯吃饭。

这可是像丢的车被找回来一样稀奇,他平时可是个精打细算的主,吃的是早饭鸡蛋、中午盒饭、晚上泡面,连卫生间里的水费都要和我算一算。

“今个怎么请我们吃饭啊,买彩票中了100万啊?”我在饭桌上调侃道。

“哪,我从来不买彩票,我才不信那一套,美好生活要靠双手创造。”郑强挥了挥拳头。

“那你今年是拿了不少奖金吧?”

“还行吧,五千多块。”

郑强每个月工资只有3000多元,5000多块对他而言不是个小数目。怪不得他这么高兴,破天荒地请我们吃饭。

“不少啊,恭喜!”

“谢谢,今年业绩拿到了公司第五名,我还不太满意。希望明年能进前三名,那样奖金就至少一万元了。你呢,你明年有什么打算?”

“没什么打算,就这样过呗。”

“没打算,可不行。有清楚的目标和计划才能成功,未来三年,我都计划好了。明年业绩争取进公司前三名,后年拿第一名并当上客户经理,第三年积累够了人脉资源和经验便自己创业。我的偶像是新东方老总俞敏洪,我要像他一样白手起家,将来也要公司上市。我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成功的。”他慷慨激昂,壮志在酒,一饮而尽。

“你所谓的成功是什么意思呢?”我问道。

“至少要有车有房吧。‘三十而立’,今年我27了,我一定要在三十岁之前成家立业,买上房子,买不到三环内的买郊区房也行,买不起一手房,买二手房或小产权房也行。总之,必须有车有房有老婆,再有个自己的公司就更完美了,这就是我的梦想。”

“那祝你成功!”

“必须的。”

看着郑强踌躇满志的样子,我不知道该为他高兴还是悲哀,看来他已彻底遗忘了他原来的梦想。

郑强原本文学青年是也,他以前最经常阅读的书不是成功学著作,而是文学作品。

他出生于湘西凤凰,曾希望自己成为家乡的第二个沈从文,写出新的《边城》。

中学时代,他的作文向来是语文老师课堂上必读的范文,高考作文差一点得了满分。

上大学时,他担任了学校的文学社社长,创办了文学杂志《凤凰》,一是以此纪念自己的家乡,二是将文学理想比作美丽的凤凰,期颐它展翅高翔绽放光彩。

“那是我最充实、最自豪的日子,课余时间,我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杂志的组稿、编排之中,经常熬夜改稿、排版。虽然印出来的杂志也没多少有人看,但我为它骄傲,觉得它就像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珍贵。那时,我仿佛看见自己的梦想正在纸上沸腾,美丽的凤凰离我越飞越近。”郑强曾经如是和我说。

只是梦想终究敌不过现实,凤凰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大二时,郑强主编的文学杂志因为内容“不太健康、积极”,遭到学校老师严厉批评,他被撤销了文学社社长职务。

没有了文学社做后盾,也就没有了资金支持,郑强的杂志梦化为乌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