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终于相识(1 / 2)

一个星期四的晚上,我在装模作样地上着自习。

学了没学那是能力问题,学不学那是态度的问题。所以即使我趴在桌子上睡大觉,背着书包回到宿舍我也心安理得。

在我两眼空洞地看着桌子上那生动形象的课桌文学(上书“大一兔子不吃窝边草,大二好马不吃回头草,大三疾风知劲草,大四天涯何处无芳草”)时,门轻轻地被推开了,我习惯地抬头。

上自习时,有人开门,我总是习惯地抬头,看进来的是不是她。

是她!她竟然对我抿嘴一笑,然后拎着书包走到了我的身后,我却不知为什么连笑的勇气、力量都没有,嘴唇只是干裂了一下。

我继续埋头“读书”,假装那不过是和一个普通同学打个招呼罢了。

可是,我的心却早已飞到了身后,呼吸急促,一个字也不能入我的眼。

我在潜意识里闪了自己一耳光,不要这么贱,她不是我的真爱,然后拿出了《南方周末》想吸引自己目光,平静心中波澜。

但是依旧无用,那种强烈不可敌挡的欲望迫使我悄悄地回头窥了她一眼。

“不好”,她正不偏不倚地坐在我的身后,抚着柳发峨嵋轻锁读着书。

心里浊浪排空,惊涛拍岸,不是说忘记就忘记的,那是我做了整整两年的梦啊。

它依旧占了我的上风,刚刚起步就要退却吗,眼前的机会就看着它被自己扔掉吗?

也许那只是我的偏见,也许那只是我的误会,也许落花有意,流水也有情。

我不能遇到小小的苦难就放弃,我不是那样的人,我要把计划坚持到底,至少死也要死个明白死得瞑目。

何况她刚才对我微笑,作为一般的朋友和她说几句话也属正常吧。

于是,我放着胆子侧过身说:“于雯,看什么书呢?”

她好像早已做好准备似地仰头笑答:“英语,快考专业四级了。”

那口气,好像我是个老朋友般自然。

我也不再拘谨,顺口应道:“我们也是,考四级,整天背单词,你复习得怎么样了?”

“马马虎虎,英语学的连汉语都快不会说了。”

“那怪不得你学习好呢?”我的嘴一不小心露了缝。

“谁学习好?”她稍稍一顿,饶有心趣看了看我,“你是孟浩吧?”

“是啊!你怎么知道?”

“那你怎么知道我的,久仰大名了,你是研究生吧?”

她这奇奇怪怪的问吓了我一大跳,第一次有人说我不像高中生,还连胜三级成了研究生,不是笑话讽刺我吧?

“哪里,大二,和你同级。”(后一句简直是废话)

“呵,你写的文章挺有才气,很大气,还以为你是研究生呢。”

我心里一阵窃喜,不过口头上还是谦虚一番:“哪里,不如你写得好”。

我们聊得很投机,很愉快,换句话说是很有共同语言,真的,这就叫一见如故吧。

我们的距离在一步步靠近,笑声频率加大,直到教室里所有的同学都向我们“横眉冷对千夫指”,我们才“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吐了吐舌头,转身去看报纸,但依旧一个字也跑不进自己的眼中,只是把报纸铺满了桌子,好让她看见我读的是《南方周末》。

嗯,当年有思想的人才读这种有思想的报纸。

那晚走出教室,黑色无限地铺展开去,心静如水在空旷的夜里超然洒脱地流淌着,不再沸腾,不再打着漩涡,甚至不再有浪花。

第二天,风和日丽天高云淡。

第三天,获悉著名画家王先生将于星期六来我校举办作品展览会并作报告。

我打算去做个报道,平常学校里这报告那讲座的比一日三餐还让人倒胃,而这位王先生走南闯北有点干货,值得去尝尝。

编辑部的老师对我的提议很是赞同,但又怕我势单力孤独臂难支,便说:“让于雯和你一起去吧!她思维开阔,脑子灵活。”

我求之不得,应之不迭,拿到她的宿舍电话号码后,马上下楼给她打电话。

“喂,你好,请问于雯在吗?”我的普通话说得第一次这样标准。

“她洗衣服呢,我去叫,你等一下。”

电话的嗡嗡声填满了整个房间,我的脉搏跳了大约500下,那边才转来一声娇滴滴蜜做的声音:“我就是,你那位?”

“我是孟浩,不记得了?”

“奥,孟浩。”

“明天有事吗?”我傻楞楞地搬出这样一句包藏着万般祸心的话。

“没大事,你有事吗?”

“没事就不能打电话了吗?”我在心里说,口中道:“明天画家王先生来我校做报告,你知道吗?”

“听说过。”

“编辑部的老师让我们明天去采访他。”

“我们两个?”她叫了一遍,“为什么叫我呢?”

“老师说你聪明伶俐,思维活跃,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我瞎扯道:“你有空吗?”

“既然老师下了命令,只能无条件服从了。”

“那明天上午我们见个面,商量一下列个采访提纲吧,下午采访,晚上去听报告。一个星期之内把稿子赶出来,要打印的。Ok?”

“那好吧,明天什么时候见?”

“上午9:00在英语角见,没有异议吧?”

“不反对。”

“那好,就这样定了,明天见。”

“好吧,bye。”

我放下电话,不知怎么搞的,啥感觉也没了,依旧风和日丽天高云淡。

翌日,我起得比平常稍早一点点。

平常是7:20起床,25分钟洗刷,10分钟走路,5分钟在餐厅干掉二个烧饼、一碗稀饭。8:00随着铃声一起走进教室,不差分秒。

我这还是比较早得了,一半的同学上课10分钟后才拎着食品晃进教室。星期天更不用说了,没有地震一样的大事,大家一般睡到上午12点作用,午饭早饭一起吃,既减肥又省钱。

穿上黄格子衬衫,白刺刺的牛仔裤,蹬上大头皮鞋,我这天8:30起床。

我买了一份《齐鲁晚报》,以备坐用,赶紧来到英语角。

这英语角是我校最后一块处女地,是没有被充分开发(浪费)的最后奢侈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