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魔怔263(1 / 2)

太极宫武德殿。

案几旁的香炉轻烟渺渺,李善打开了那一份呈上来的奏章。

他已经知道长孙无忌自尽了。

在这之前,他虽然想要他的命,但是也要听到他的辩解之词再下旨。

没想到,他倒是先走了这一步,这让他的心情,复杂难言。

大唐看重文采,喜好骈句,即便是大臣们的奏章,也经常文采飞扬,引经据典。

长孙无忌也不例外。

可是这封奏章,却几乎舍弃了所有修饰的词语,以拳拳之意讲述:

“罪臣长孙无忌,自年少时,便跟随太宗皇帝创业,所经历过的困难,生死考验,数不胜数,历历在目。

恍然不觉间,自己早已经过了耳顺之年。

耳顺,本应顺应道法,无悖逆强横之心,可是我却没有做到。

想来,还是夔国公刘弘基***一生,洒脱寡求,散尽家财,令儿女各凭本事。

死后无难,儿女虽未贵极,也平安一生。

其余那几个老伙计,房玄龄,杜如晦,甚至是魏征,哪一个死后,家族保了平安的?

文德皇后所言,盈满则亏,知足常乐,句句良言,可惜,臣不曾听进耳去。

罪臣说这些,并不是怪罪陛下,陛下定然知晓。

如今,身处在这岭南的群山峻岭之中,脱离了长安城的繁华,就如同脱离了惑心迷障,更能看清楚自己的这一生。

罪臣深知,臣将长孙全族,带到如今这番境地,全是罪臣咎由自取,请陛下看在臣往日的功绩,和血缘亲族的关系上,不要怪罪长孙氏其他人。

臣愿意一人自尽,以谢皇恩。

濮王殿下身边所埋棋子,原本是为了防止他谋反乱政的,所以自从先帝驾崩之后,就开始筹谋。

臣当时所做一切,都是为了陛下的江山稳固考虑,为了不负太宗皇帝所托,并非对皇室暗藏杀心。

我手下,也再无其他暗子。

那侍女在濮王府经营多年,房遗爱案子爆发之前不久,才得了濮王的信任,房遗爱的案子,因为都是在房家筹谋,所以那棋子并不知情。

后来杀濮王,皆是因为怀恨在心,希望除掉诬陷我的人证而已。

谁知,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当初诬陷吴王谋反,行了诸多便利。后来这便利便用到了自己身上。

当初如何逼得高阳公主自尽,如今,这自尽之法,也报应到了自己的身上。

小九,希望你能原谅舅舅。

臣长孙无忌,叩拜。”

李善看着这些熟悉的字迹,眼角微湿,缓缓合上了奏章。

正在这个时候,一内侍双手举着一份奏章,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躬身行礼道:

“陛下,这是户部紧急送来的公文,说是今日刚刚从黔州送来的。”

“呈上来。”

那内侍连忙将奏章碰到了值勤的内侍手里,在一旁侍候的小内侍,又将那奏章,捧到了皇帝的案前,放在了那一堆未批复的奏章里头。

李善将长孙无忌的奏章合上,犹豫了一瞬,单独放在了案几的下头,自己的位置旁边,随即微微歪了身子,伸手将那一份紧急奏章捞在了手里。

结果,就看到上头说,长乐公主,因为水土不服,已经在十日前,病死在了黔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