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就是有点损192(2 / 2)

李善说道:

“被压住了,没有再扩大,不过要想彻底清除,还需要时间。”

武柔好奇地问:

“他们很厉害?我听说,领兵的是个女人。”

李善摇了摇头,说道:

“厉害到不至于厉害。军报上说,虽然里头有睦州在册的府兵参加,但是到底不成建制,都是些缺衣少食的饥民,被灭是迟早的事情。

至于领兵的人,除非她是天纵奇才,有孙武之能,或许能多坚持些日子,可是她只是一个农妇,靠传说神话蛊惑人心,不能长久。”

武柔思索了一会儿,又问:

“那陛下为什么还是很担心,忧心忡忡的?”

李善抱着她,亲昵又粘人的蹭了蹭她的鬓角,眼睛望着虚空处,说:

“你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那个梦吗?”

武柔想了想,根据这个情景,难道是……:

“陛下是说,那个天子御驾,马挣脱了缰绳,四散跑了的那个?”

“嗯,”李善从喉咙里应了一声,似乎很不愿意面对,他声音又轻又缓,还带着微微的愁绪,说:

“马车疾驰在大道上,速度那么快,要一直全神贯注的调整方向,一点点儿偏离,都会产生极大的后果,所以不能大意。

因为有可能等你眼见着厉害的时候,就已经迟了。

治国,同样如此,要想国运昌隆,一直走在对的路上,就得时刻警醒,及时调整弊端。而暴民叛乱这种事情,已经是很严重的征兆了,我怎么能不忧心?”

武柔听着,也觉得紧张了起来,眼睛转了转,问:

“那陛下认为,弊端在哪儿,得怎么调整?”

李善抿了抿唇,依旧望着虚空处没有吭声。

武柔等了他许久,他都没有说话。于是好奇地扭过了头看着他。

只见他眼神中似有剧烈的挣扎,闪着纠结的亮光。

明显是心中已经有想法了,可是他在犹豫,他不想那么做。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沉沉地说:

“先将权利真正的拢过来再说。父皇留下的老臣,有一点儿不好,就是大多都认为自己吃得盐比我多,不想听我的。

我要想办法,将不听话的那些,换下去。”

谁最不听话,最让李善头疼,是显而易见的。

就听李善接着愁云惨淡地说:

“可惜了,都是跟随父皇的功臣,面上礼遇还来不及呢,他们不犯错,我哪有贬他们的机会?”

武柔理所当然地说:

“要找错处还不容易么?谁还没有做错事情的时候,陛下随便找个由头不就行了。”

“不行!”李善直接反驳,“拿小错开刀,不是明君之举,反而会寒了人心,适得其反。朕行事下令,必须得站得住脚才行。”

武柔听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