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十八万187(2 / 2)

“真命天子乃是当今陛下,不是那妖妇!他们也没有妖法护体,都是些饥民罢了!”

下头有个老妇人哭着说道:

“……那怎么让她下了两城了?我们家就那么一个儿子了,求求刺史大人,让他回来吧!”

然后人群便是一阵密集的哭声,纷纷喊着说:

“就是啊,肯定打不赢。”

“刺史大人一向心善,是个好官,让他也别去了。”

“家里就这么一个顶梁柱,他要是死在天罚上,老老小小的都不能活了。”

差役见状,顿时便气急了,往告示牌下头的石头上一站,顿时高出人群一大截,指着人群骂道:

“无知愚民!妖言惑众!竟还要拖我们刺史大人下水!圣旨已然到了!府兵募兵都得为大唐尽忠!到期迟到,杀无赦!”

人群听闻,又是一阵轰然哭声。

李恪在马背上看了一会儿,满面愁容,直接拉着马匹,往后头去了。

……

刺史房仁裕听说吴王来了,立马出来迎接,刚刚下跪要行大礼,就被李恪扶了起来,说道:

“刺史大人免礼吧。”

房仁裕已经六十多岁了,同样是当年跟随太宗皇帝打江山的老臣,只不过功绩不显,一直游离在长安朝堂的边缘。

吴王李恪作为太宗皇帝第三子,房仁裕自然也认得。

他起身之后,也是满脸的疑惑,问道:

“不知道殿下此次来,是因为……?”

“本王此次来,是奉了陛下的口谕,替他来看看睦州的情况的。对了,陛下托我一定要当面感谢,房刺史忧国忧民,曾提前为睦州的情况,上过奏章,实属难得。”

房仁裕听闻,眉目间顿时便露出了欣慰的神色,然后又叹了口气,问:

“陛下都知道了?”

他收到过朝廷的回执,有没有陛下御批,那回执上一目了然,他自是知道,那奏章,没有递到皇帝的案前。

两个人一起往后堂而去,一边走一边说话,李恪说道:

“知道了,陛下命宫中内侍搬了睦州半年的奏章查看,才发现缘由,当时很是生气。”

房仁裕又叹了一口气,说道:

“老朽真是后悔,当初为何不多上几道奏章,或许结果就不同了。”

李恪很是惊异,说:

“这怎么能怪老大人你呢?”

房仁裕摇了摇头,说:

“当时我想,那褚遂良一直唯长孙无忌马首是瞻,长孙家又跟房家极为不对付。

我是房家族亲,他将我视为房氏一党,经常使绊子,我从前好些奏章,全都是他们拦下的。

当时我一看,这么严重的事情,他们都这么轻描淡写地回了,一生气就没再上奏。

我合该为了大唐社稷,为了百姓,再坚持一二。他们虽然跟房家不对付,也不至于为了党争,让大唐社稷受损。”

李恪听闻,对长孙无忌的厌恶又多了一层,不由地冷哼了一声,拱手道:

“大人高义,要论责任,也是他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责任,跟大人无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