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好事坏事?172(2 / 2)

他也不敢扶,就这么僵着。

皇帝李善自然看见了,他等着他自己扶,结果裴行俭一直不动,于是只好开口,温声提了一句:

“裴卿,你帽子歪了。”

裴行俭听闻,这才赶紧抬了手,将自己的帽子往上扶了扶,露出了一个憨厚的笑容来。

李善忍不住也笑了,微微勾着唇角,温和地问:

“你这帽子大太多了,帽檐似乎有些走形,想来是少府监疏忽,为何不上报,让他们给你换一个?”

裴行俭连忙说道:

“启禀陛下,不关少府监的事情,这帽子一开始正好合适,是后来臣跟人学习幻术,总往帽子里塞东西,撑得大了。”

李善没有说话,直直地瞧着他,眼神依旧温润,可是那唇线却比刚才紧了。

裴行俭这才意识到,自己这厢坦白,戴着管帽学幻术……实在是不务正业。

他连忙低下了头,暗自懊悔。

等了一会儿,皇帝却没有责怪他,而是又走了起来,温和地说:

“还是上报换一顶吧,有损朝廷形象。”

裴行俭松了一口气,应了声“是”,老老实实地跟在了后头。

李善突然轻声笑了一下,说:

“你倒是有个难能可贵的好处,就是能说真话。能当着朕的面儿一直说真话,算得上一颗赤子之心了。”

裴行俭听闻开心极了,心中对皇帝的评价直线上升,说道:

“陛下英明宽仁,臣不敢有所隐瞒。”

李善又走了几步,问道:

“朕问你个事情,听说你是科举出身,认得许多人,可有忠君爱国,为人正直,从不趋炎附势之人?现下有几个御史职位,需要人充任。”

裴行俭听闻,眼睛看着皇帝的侧脸,皇帝神情疏离淡漠,但是此时在他眼中,已经散发着天神一般的光亮了。

他们的机会来了,属于他们的时代来了!

裴行俭安耐住自己心中地激动,拱手说道:

“陛下,你这么一形容,我心中当真有这么一个人选,他名叫韦思谦,出身韦氏小公房,当年与我一起科举,才高八斗,中了进士,现在在荆州应城做县令。

此人嫉恶如仇,虽然出身名门,但是最恨权贵谋私贪腐,一心要做个匡扶正义的勇士,甚至有时,都显得正直过了头。”

裴行俭语速很快,激动和兴奋还是溢于言表。李善一边走,一边默默听着。

“我与此人相交,佩服他的为人,甚至有时又愧疚自己是一凡夫俗子,没有勇气与之一般。”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说:

“对了,他对大唐的律法条文颇有研究,简直就是一本唐律解释文书,头头是道,我们听了就没有不服的。平时上个街,看见两个小贩吵嘴,他都能根据律法讲个一二三出来。”

“应城县令……”李善默默地将这个人的名字记在了心里,“还有么?”

裴行俭迟疑了一瞬,很是认真地思索了起来,说:

“其余的人,按照陛下的要求,忠君爱国的人肯定多了,但是不趋炎附势的人……大部分都是寻常人,天下又有几个梗着脖子,非要跟人情世故作对的。”

李善听闻,仰头“哈哈”笑了出来,甚是爽快,他扭过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