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立储145(2 / 2)

说罢他就转了身,将珠子又藏在了宽大的袍袖里,一边往后宫走,一边问:“舅舅还有事情要说?”

长孙无忌亦步亦趋地跟在他的身边,稍稍落后了半步,但是仪态从容,很是自在,他抱着手说:

“是有件事情,要跟陛下商量,听说……陛下的大皇子李忠,被皇后娘娘认养在膝下,做了嫡子?”

李善眸光转了一瞬,说:

“是有这么一个事情,我本不赞同,但是魏国夫人进宫来,又是哭又是闹得,说她女儿可怜,没办法就应了。”

长孙无忌听闻,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思量什么,过了一会儿才说:

“既然已经认了,就不要再想其他的了。现在陛下有了嫡长子,按照规矩,当尽快立其为储君,以保社稷安稳。”

李善虽然刚刚已经有了预感,但是真的听见长孙无忌说出来,他还是惊讶地顿住了脚步。

眼前的冕旒轻轻地晃了晃,他转过了头,看向了自己的舅舅,隔着玉藻的间隙,想要看清他的表情。

长孙无忌也坦然地看着他,似有期待,等着他说话、

“朕践祚也才刚刚半年,为何要急着立太子?”李善用他一贯温和的语气问,只是明晃晃地多了些疏离感。

长孙无忌听闻,抬了眉头,很是诧异地说:

“怎么叫着急呢?我大唐的规矩便是如此,立嫡立长,当年高祖皇帝登基时,便立了太子,太宗皇帝登基时,也立了太子。国之储君,是一国延续,早立也好早些培养,这有什么错吗?”

李善听闻,微微垂下了头,看着手里的琉璃珠子,转了一圈,又接着往前走去,说:

“李忠天分不行,也不是真的嫡出,万一以后皇后有所出,便又是一番动荡,朕不想这么早就下决定。”

长孙无忌听闻,微微摇了摇头,明显不赞同,说:

“陛下担忧确实有道理,但是大约不可能了,王皇后嫁给陛下四五年了,如要有,不早就有了。

老臣知道,陛下心中偏袒萧氏,萧氏下个月就要生产了……可是她毕竟是妾,出身卑微,即便是她生出了皇子,也不够资格立为太子。

如若陛下犹豫不决,现在不立李忠,恐怕以后后宫不得安宁,前朝也不得安宁。”

李善听闻,轻声笑了笑,说:

“谁说朕要立萧氏的孩子为太子了?朕没这个打算。”

“既然陛下没有这个打算,那立嫡立长,符合规矩,又有什么好拖延的呢?”长孙无忌追问。

李善站住了脚步,面对着他,又偏过头看了看远处,似乎很是为难,他放低了声音,温和地,带着商量的语气说:

“舅舅,朕现在也才二十出头,又不是五六十岁了,这立太子的事情,等过两年……看看情况如何?”

过两年,等他真正的将朝堂掌控在手里之后,就会废了王氏,另立新人。

至于那个新人是谁,取决于哪个孩子的性格和天资能担大任。

他已经是个勉强的凑合的皇帝了,他的下一代不能太平庸,否则大唐的基业不保。

父皇曾经嘱咐过他,太子人选一定要培养好,他不能不当回事。

长孙无忌却丝毫没有将李善的商量放在心上,而是直接反问:

“看什么情况呢?难道陛下真的准备立庶子吗?坏了这规矩,对大唐的江山,后患无穷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