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仙_分节阅读_第59节(1 / 2)

  答题正常的论述,就是国士与三者之间的关系。

  锁院之后,他看了这么多答卷,都是这种正常的论述逻辑,不是说无君就无国士的,就是奉天承运的,要么就三者兼顾的,唯独眼前这张卷子完全偏题了。

  说白了,这位答题者认为国士和三者之间都没什么关系。

  这位答题者通篇大论的,不去论述国士与三者的关系,反而在慷慨激昂地解释另一个问题,什么叫国士!

  遍数古今,一个个早已远去的人物在答卷文字间鲜活了起来,一件件可歌可泣的历史烟云似乎就飘荡在眼前,令人荡气回肠,最后汇聚成一句话,也是考卷上的最后一段话:聚民之地为国,民哀则国衰,佑民者,真国士也!

  看到这,换了任何判官都会认为,答题者认为国士是在为国为民不为私利的付出中担当起来的,在讽刺那种精致利己的所谓努力,否认与天命有关,甚至否认与帝王有关。

  就凭此,判官不看的皱眉才怪,可问题却在最最后出现了神奇的转机:陛下受命于天!

  若把这一句蒙蔽掉,通篇都是别的意思。

  若把这一句加上,通篇骤然翻转,瞬间颠倒了乾坤。

  所以哪怕是罗页文也忍不住反复试读确认。

  聚民之地为国,民哀则国衰,佑民者,真国士也!

  谁是真国士?后面轻飘飘点出一句,陛下受命于天!

  于是,整篇答卷的意味定性是,答卷者通篇否认了国士与三者之间的关系,告诉了大家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士,若真有国士的话,护佑万民者才是真国士,谁有资格守护万民?陛下受命于天!

  若真有谁运承天命,唯有陛下!

  好不容易从答卷中回过神来的大学士端着卷子忍不住摇头好一阵。

  他发现这答卷者偏题偏的离谱,却又偏的没问题呀!

  头回见识到这样的事,今天算是大开眼界了。

  砰!隔壁批卷房内突然传来猛然拍桌的动静。

  又有人怪叫一声,“好!好一个‘一朝入得君王殿,了却生前身后名’,好好好!”

  这边阅卷的判官都被惊动了,包括罗页文在内,都在面面相觑,原来是隔壁有人在拍案叫绝。

  罗页文笑道:“看来李大人是遇上好的诗词了,否则以他的见多识广不会这般失态。”

  微胖判官略欠身,“大人明鉴,想必是如此。”

  罗页文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又落在了手上卷子上,问:“此卷你怎么看?”

  微胖判官:“还请大人明示。”

  罗页文:“问你,但说无妨。”

  微胖判官:“竟敢直评陛下,下官不敢妄议,请大人定夺!”

  罗页文微笑,一猜就是如此,考题涉及帝王,答题者不可避免也要涉及,但都借古喻今,这直接说“陛下”二字就是不偏不倚地指当今圣上了,加之是篇奇文,撞上的判官不好定夺可以理解。

  但也正因为如此,微胖判官心里是怎么想的,罗页文已经是心里有数了,遇上这种卷子,若不是真觉得好,直接黜落便可,犯不着还拿来给他看,显然内心里是不舍的。

  抖了抖手上卷子,罗页文颔首赞许道:“如正道沧桑,如大地苍茫,却又骤然如坐云端,更难得的是,竟能在会试中写出这般一气呵成的文章,我也是头回见识到。字毓灵秀,文采飞扬,荡气回肠,且一气呵成,如此心性,想必其它题目做的也不会差,老夫理当成全!”

  微胖判官正讶异大学士竟给出如此高的评价,罗页文已经是把卷子往桌上一铺,直接提了批卷的朱笔,跳过下面判官,自己在试卷上亲笔写下了一个鲜红的“十”字,竟给了个封顶的最高成绩。

  涉及当今圣上,下面判官与圣上少见,不敢定夺,罗页文却是经常与圣上见面的,多少知道一些圣上的心思,就凭这突兀冒出的“受命于天”的字眼,这马屁怕是就要拍进陛下的心坎里,陛下怕是就想让天下人看到。

  而这通篇文章的前面,怕是又要对了另一批人的胃口。

  这人呐,就是这样,总喜欢看自己喜欢看的东西。

  所以不但是奇文,还是篇两边讨好的奇文,他没理由不玉成。

  当然,玉成之前他也有些犹豫,心头闪过一个阴影,有点怀疑,此文会不会是那个示意出题者安排的考生,若如此的话,他便要减去一分,将“十”变成“九”。

  在朝为官,既要生存下去,又想守着一些本心往往便得如此折中,就像眼前这篇两边讨好的奇文一般,畅所欲言到最后似乎意识到了不妥,还是以画龙点睛的方式来了个峰回路转。

  后来一想,又觉得不是,若是那人安排的考生,便不会推翻那人的出题,于是才放心给了“十”的评判。

  亲自批阅后,罗页文扯起卷子交给了微胖判官,挥手示意就这样,后者领卷退下,回了自己位置上继续批卷……

  又数天后,当所有考卷全部判卷完毕,要正式罗列会试排名时,四房主考官终于在庭院中碰面在了一块。

  罗、李、楚、耿四位大人相视哈哈大笑,忙完了最紧张的判卷,剩下的事情便简单了。

  李大人问:“各房头名想必都出来了吧?要不,好文共赏,咱们先开各房的头名?”

  罗大人指着他笑道:“你前些日子拍案叫绝,整个院子都听见了,必是有所得,心里按捺不住了吧?”

  几人齐哈哈。

  笑归笑,事还得办,按李大人说的办并不误事,更不违规,何况大家也确实想看最好的。

  于是四房又再次按照规矩合一协作,所有考卷都搬运到了一座大堂内,登记造册的东西也都准备齐全了,人员聚集在了一起,各自分工。

  四位主考官又凑了团,不过都拿了一份卷子,一起放在了一张案上,李大人指着自己地说道:“你们的字多,一时间看不完,来,都先来看看我的。”说罢自己还让开了,给三人腾了空间。

  另三位大人当即挤在一起,脑袋往中间瞅。

  “哟,李大人竟给一首诗判了个满十。”

  “呵呵,谁也别说谁,你看看,四份考卷都是满十。”

  “没想到啊,本科会试四房居然都不留余地,都给出了判满分的卷子,罕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