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仙_分节阅读_第50节(1 / 2)

  文简慧颇不以为然,幽怨道:“连那位的身份都有人敢对他一家子下杀手,他儿子是我们女婿的身份暴露后,你难道就不怕连累我们家?”

  “现在担心这个已经晚了,早就捆绑在了一起,你不会明白的。”钟粟仰天幽叹。

  半下午的时候,钟家就把庾庆给接离了列州会馆。

  钟府最东边的一座小庭院也利落收拾了出来,迎了庾庆入住。

  在钟夫人的交代下,除了几个知情人外,没人知道阿士衡的真正身份,下人只知是钟员外故友的儿子。

  为了便于庾庆备考,李管家亲自过问,文房需要些什么,让庾庆尽管提。

  庾庆对那些带不走的东西没任何兴趣,他没什么讲究,随便的很,有的用就行。

  何况这里的条件已经够好了,一个小庭院里还有亭子和小池塘,比他目前为止住过的所有地方都更讲究,更雅致。

  不过有些东西还是要开口的。

  李管家带着他把落脚的小庭院看了个遍后,他终于开口了,“李叔,能不能帮我找个先生来了,就是有会试经验的那种。你看吧,我毕竟是头一回参加会试,有个有经验的指点指点的话,可能有点益处。”

  还是阿士衡交代的那个意思,你考不上没关系,也没指望你能考上,但你不能考的人家一看你卷子就想查你,那就过分了。他对怎么答题之类的格式都一窍不通,不找个人来教教实在是不行。

  原本不想登门钟府,现在既然已经来了,自然就得利用这个便利,省得自己再想办法了。

  李管家心里暗暗苦笑,看来你也知道自己的乡试排名够呛,表面上笑道:“这个你放心,老爷已经想到了前面,已经派人去联系一位很有名望的先生。”

  庾庆忙摆手道:“不用不用,随便找个就行,不用花大价钱找什么有名望的。”

  李管家:“这种事岂能随便?既然要找,自然要找好的。”

  人家说得没错,人家也不差钱,庾庆没理由反驳,只好随便,反正不是花自己的钱。

  李管家:“不过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请到,他这种人不愁没人聘请,都是高价抢着要的,好在他这两年一直在老爷的一位朋友家里教书,希望那边能看老爷的面子通融一二。”

  庾庆对“高价”二字比较敏感,何况能让这位豪门管家说高价的,当即讶异道:“一个教书的有这么厉害?”

  李管家肃然道:“这位先生可不能小看,据说自称是将京城文官的文路都揣摩了个七七八八,极善于押题,只要出题考官一定下,他对出题考官的出题范围就能心里有个大致。这不是吹捧,而是有事实证明的,八届参考的举子中,他指教过十二人,他指教过的举子有两人考上了进士,一人考上了同进士。”说罢一脸佩服的样子。

  庾庆忍不住一乐,“指教过十二人,才三个人考上了,这也叫厉害?”

  李管家有些无语,上下打量他,不知他一个乡试考一百多名的,哪来的资格这般嘲笑,脸呢?

  遂忍不住叹气道:“公子,别说三个,一般人能指教出一个,能教出一个进士来,这辈子在京城就不愁饭碗了,便有的是人求着把自家子弟送给你调教。

  历届会试,参考的举子过万人,能上榜的不过二三百人,平均几十甚至上百人里面才能考出一个。他指点的十二人当中便能考出三个,四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能中,这概率已经是相当惊人了,已经不是一般人家能请的起的人物。”

  听他这么一说,庾庆明悟了,算是开了窍,默默点头认可了,但又狐疑道:“既然他这么有本事,为什么自己还是个教书先生,自己考个进士当官不好吗?清高?不愿当官?”

  李管家摇头:“这倒也不是。那位先生姓‘明’,据说出身贫寒,却是少年聪慧,十六岁便通过了乡试赴京赶考,结果没能考上,于是便留京再读再考。奈何在京花销大,才顺带教书赚点外快,于是便出了笑话,他自己落榜了,他指教的学生却考上了。

  可能是人有命数,三年一届,他连考了九届未成,等于是从十六岁考到了四十岁,也不知是不是年过四十后开了窍,或是陷入了不惑,此后便不再考了。后来他老家也不回了,当地每月发给他的俸银也不领,都留给了家里的糟糠妻,也许是自感无颜再见家乡父老。当然,他自己在京的教书收入也足以让他逍遥快活。”

  庾庆听的啧啧不已,没想到还真有这样执迷不悟的傻鸟,为一场考试竟考了快三十年,人生中最好的年华竟这般白白浪费了,关键是连家都不要了,若回家谋个缺当个地方官的话,有这毅力和苦心又何须在乎什么金榜题名,说不定也入京位列朝堂了。

  当晚,钟粟夫妇设晚宴款待庾庆,两个女儿并未露面,理由是闺中女子。

  宴后,钟粟说是要去看看庾庆住的地方布置的如何了,陪着庾庆一起散步回了东院,没让其他人跟着。

  书房、卧室、厅堂到处看了看后,两人最终又绕回了正厅。

  钟粟在主位坐下后,明显在思考斟酌什么。

  庾庆感觉这位不像是过来看看那么简单。

  果然,钟粟一开口就让他牙疼,“士衡,你爹可对你说过你我两家有婚约之事?”

  庾庆纳闷,不想面对这个,还是来了,想装傻混过去都难了,问题是他没办法帮阿士衡否认,不可能帮阿士衡说没听过,只能硬着头皮道:“知道。”

  钟粟又道:“当年我和你爹曾约定一物为婚嫁信物和聘礼,你可知道?”

  庾庆含含糊糊嗯声,“知道。”

  钟粟又问:“可带了聘礼登门?”

  他开不了口主动求人家娶自己女儿,遂酝酿了这说辞前来,你若带了聘礼登门,那自然是你来求娶我的女儿。

  庾庆心中颇为无奈,难不成要说忘了带?这么大的事都能帮阿士衡忘了不成,这得把钟家人多不当回事,他又不好说阿士衡已经残废了,自己是替身。

  他也不傻,自从说出阿士衡父母过世后,已经感觉到了钟夫人言语间态度的微妙变化,越发不敢说阿士衡残废了。

  有些事情不是你说有机会能治好人家就愿意相信能好的。

  默了默后,他伸手进了怀里,抽出了那支阿士衡再三交代不能遗失的金属轴筒,双手奉到了钟粟跟前。

  一见此物,钟粟眼中闪过异样光彩。

第70章 字画的秘密

  这金属轴筒,他很熟悉,甚至是连上面的花纹都不会记错,因为他也有一只。

  此物有两只,正是当年的虞部郎中阿节璋亲自命人打造的,一只在阿节璋手上,一只则给了他保管。

  钟粟接到了手中又细细翻看。

  庾庆略感意外,感觉钟员外接此物时,手似乎有些颤抖,心头不禁闪过疑惑,凭这位的财力怎会将一幅破画看的如此重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