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大决战前夕114(1 / 2)

且说东突厥汗庭派出大量侦骑前往那些附庸于他们的小部落查探,但足足等了一个月,却是毫无动静,也未见这些侦骑有一人回禀。

东突厥汗庭这才反应了过来,这些侦骑估计已凶多吉少,被汉王府全部给收拾了!东突厥汗庭一商议,觉得再派出侦骑前去查探,也只不过多送一些人头给汉王府的将士们立功而已,那些小部落估计也已凶多吉少了,便干脆不再派出侦骑前去查探了。

形势已严峻到事关东突厥的生死存亡,这一回东突厥倒是上上下下所有人都团结一致起来。大逻便随即便下令,征召东突厥境内所有十四岁至五十岁的男性组成大军,打算集结四十万以上的突厥精骑,准备一举灭了汉王府,收复原属东突厥的中、东部全部地盘。

如今,塞外很快便要入冬了,汉王府这边,此时正在忙于悄咪咪的从关内迁移大量汉人部曲以及一些投靠汉王府的寒门书生以及一些义士出关进入塞外。

东突厥汗庭刚刚派出侦骑靠近东突厥中部附近查探,立即便被带着望远镜的狼骑侦骑隔着远远的就发现了,随即便飞鸽传书给在附近练兵的秦贤。

秦贤得到侦骑的禀报之后,便立即派出十支千人狼骑对其进行围歼,将突厥侦骑灭杀得一干二净。与此同时,他对于突厥突然派出大量侦骑前来查探非常警觉,不敢耽搁,立即飞鸽传书把此事禀报给陆卓。

话说陆卓自返回大青城之后,学生又多了程咬金和罗士信(罗成原型极为可能便是罗士信。但罗成毕竟只是隋唐演义中的人物,本书以后称其为罗士信)两人。

接到秦贤的飞鸽传书之时,陆卓正在汉王府自己的书房中给秦琼、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上课。

陆卓有感于此时期教材的选择不多,便在返回大青城之后,将前世自己记得的小学、中学各科教科书,除了英文、政治、历史、地理之外,全部“抄”了出来。

他重新疏理了一遍,把自己不记得的一些知识点,或者一些不符合此时期的,全部用其他他自己知道的知识补上,反复核对几次之后,便交给工坊大量印制,并装订成册,然后免费发放给陆氏书院的学子当教科书使用。

为此,陆卓还特意召集了大青城所有陆氏书院的夫子,用他新编写的教材亲自培训了一番。

看了汉王陆卓编写的这些新教材,那些夫子无一不惊为天人,对陆卓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当陆卓给他们演示一些简单的化学、物理实验时,他们更是震惊不已。这无疑让他们大开眼界,在不知不觉间便帮他们推开了另一扇知识的大门。

话说陆卓收到秦贤的密信之后,便让长孙无忌等人先温温书,他立即把《中庸》取了过来,对照着翻译。

一翻译完密信,陆卓稍微一思索,便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随即,他立即想到了一个问题:如今东突厥已只剩西边那点地盘,突厥汗庭应该非常清楚他们的情形非常不妙,必定会集结大军前来进犯。

想到这里,陆卓立即在心中计算了一下:大逻便手中便有十几万突厥精骑,突厥汗庭手中应该也有十几万大军,如果再从突厥各部落征召,那最少也可凑出二十万精骑之数出来。那么,这次如果突厥汗庭尽起突厥精骑来犯,那总兵力最少也有四十万!

计算到这里,陆卓自己都吓出了一身冷汗,这突厥大军来得还真不是时候,如今二十几万狼骑正散布在汉王府治下各地练兵、驻守,以及从雁门要塞旁边的秘道进入关内,偷偷护送那些汉人部曲、寒门书生、义士出塞。

想到这里,陆卓再也坐不住了,他立即前往上书房,把秦贤飞鸽传书的密信给长孙晟、杜吒、房彦谦三人看过之后,又将自己的分析告诉他们三人。

三人一听陆卓的分析,也吓出了一身冷汗,随即几人便在一起商议了许久,接着陆卓立即飞鸽传书下了几道紧急军令:

第一道军令:立即收拢二十二万五千狼骑,并在最靠近东突厥西部的白山城集结,一个月内务必全部抵达,失期者斩!

返回